回顧十余年來中國快遞業發展,其在支撐網購成為“中國奇跡”的同時,自身也成了另一種“中國奇跡”——快遞量10年增長30倍,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今年前9個月平均每天達到1億件。
“雙十一”阿里交易額3分01秒破百億元。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隨著我國快遞投遞速度越來越快,“有一種自豪叫中國快遞”已成許多在國外居住過的中國人的心聲。十余年來,我國快遞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今的快遞業運用上了哪些黑科技?快遞如何改變中國,又將如何前行?
10年增30倍 “快遞業是中國的驕傲”
“沒有寄不到,只有想不到。”回憶起快遞業的發展,有著十余年網購經歷的濟南市民李洋感慨地說,她以前只在網上買手機、圖書等標準化的產品,但現在經常在網上買鮮花、水果,還有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
記者了解到,冰激凌、水栽植物、觀賞魚甚至電線桿、涼亭、小木頭房子,都可以“快遞”上門,并有專人負責安裝。
網購業與快遞業相伴而興,網購為快遞提供機遇,快遞則為網購提供支撐。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近日表示,今年“雙11”期間,全國快(郵)件業務總量有望超過15億件,同比增長35%以上。
回顧過去十年發展,中國快遞業本身已成“奇跡”。正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去年所說,如果說電子商務在中國是個奇跡的話,物流行業才真正是中國過去十年誕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跡。
11月11日,電商團隊的倉儲人員在配貨打包商品。新華社發(徐培欽 攝)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0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10.6億件,而到2016年達到313億件,10年增長30倍,業務量約占全球40%,已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對世界快遞業務量增長的貢獻率達60%,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快遞市場發展的新引擎。
“我覺得快遞業是中國的驕傲。”去年從美國留學歸國的濟南市民張先生說,去年他從美國密蘇里州寄一個約0.5公斤的物品到紐約,次日達的價格高達70美元,而兩天后到達的價格也要20多美元。“相比之下,國內寄快遞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