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機掠過永春的茶山云海,當通航物流架起特色農產品的“空中走廊”,這片被譽為“閩南桃源”的土地正以凌云之志,書寫著縣域低空經濟的創新答卷。2025年8月,永春縣在杭州“2025低空空間規劃與發展大會”上被授予“自然資源部部省合作項目規劃與應用實踐基地”牌匾,成為全國首批入選的八個縣(市、區)之一,標志著永春低空經濟發展正式納入國家戰略協同體系。
戰略錨定:國家級平臺托舉產業高度
“低空經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縣域是其落地發展的核心載體。”這一共識在“2025低空空間規劃與發展大會”上獲得300余位政企學研專家認同。永春縣精準把握這一轉型機遇,作為全國首批實踐基地,已明確發展路徑:科學規劃低空空域,探索分層分類分時利用模式;聚焦智慧農業巡檢、特色農產品物流、森林防火監測、文旅空中觀光四大領域;加速建設閩南低空經濟示范縣,力爭2030年建成區域性低空應用樞紐。

產業筑基:全鏈條布局激活發展動能
戰略落地需要實體項目支撐。2025年9月,總投資5-8億元的永春航空港低空經濟全產業鏈項目正式簽約,中國電建集團等行業龍頭入駐,為產業注入硬核力量。項目聚焦無人機研發制造、飛行員培訓、通用航空基站運營三大核心,同步布局農田植保、河道整治等多元化應用場景,形成“研發-培訓-應用”閉環生態。

僅兩個月后,永春航空港低空經濟產業實訓基地在泉州技師學院永春校區落地,首批CAAC無人機駕駛執照培訓班開班,產業與人才協同發展的“永春模式”正式啟動。

場景破局:低空科技賦能民生百態
低空經濟的價值,最終體現在對百姓生活的實實在在改變中。
在永春的田間地頭,無人機為智慧農業插上翅膀,為蘆柑、茶葉、水稻等農作物種植進行噴灑、施肥;在深山密林,構建“空地兩維作戰”巡查體系,無人機應用管理平臺覆蓋影像面積近7萬畝,實現森林資源巡查全覆蓋。
在2025年永春蘆柑品牌文化推介活動上,6臺無人機現場進行低空運輸及噴霧作業,展示了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




展望2030:打造區域性低空應用樞紐
當茶山清香與無人機引擎聲交織,當傳統縣域與未來科技相遇,永春的低空之上,正升騰起無限可能。
站在國家級實踐基地的新起點,永春以“閩南低空經濟示范縣”建設為抓手,持續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縣域發展模式,力爭到2030年建成區域性低空應用樞紐。
從空域資源優化到產業生態完善,從技術創新突破到人才梯隊建設,永春正以每一個扎實的步伐,讓低空經濟成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