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發改委之后,環保部、商務部也接連從各自的角度表態應對天然氣供應缺口問題。12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獲悉,環保部已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下發《關于請做好散煤綜合治理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工作的函》的特急件,明確煤改氣(電)未完工項目及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而在商務部同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也明確,我國積極支持企業多元化進口海外天然氣資源。然而在業內看來,儲氣設施建設乃至整個油氣體制改革進程均相對緩慢,才是我國天然氣供應過程中需面對的核心問題。
聯手保障供應
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不斷推進,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地位愈發被強化,在供暖、供電過程中的分量不斷加碼。
不過,環保部本次下發的文件中也提出,近期,環保部在核查核實中發現個別地區供暖季氣源緊張等問題。因此,該文件表示,各地在推進散煤治理工作中,已經完工的項目及地方必須確保氣源、電源穩定供應及價格穩定。
同日,高峰也從進口角度明確了保證天然氣供應的態度,“我國高度重視天然氣供應的保障,積極支持企業在增加國內天然氣生產的同時,多元化進口海外天然氣資源”。高峰表示,隨著新的跨境天然氣管道、沿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建成投入運行,我國天然氣的進口能力和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價格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也開始加強對天然氣供應價格的嚴監管。數據顯示,日前我國液化天然氣出廠價格短期大幅上漲,12月1日甚至創出9400元/噸歷史最高掛牌價,而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0月末這一產品的市場價僅為4337元/噸。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獲悉,國家發改委已向多地發改委(物價局)下發《關于部署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的通知》,明確要向液化天然氣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提醒告誡:自覺遵守價格法律法規,維護行業價格秩序,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得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達成壟斷協議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