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婦幼醫院兒二病房血液科走廊的一角,擺放著消毒過的地毯、活動用品、書籍、玩具等。每到周三、周六的下午,這里就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課堂。七八個孩子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上語言、藝術、科學等學科的課程,志愿者還給孩子們講繪本,教美術、音樂、做手工等。上課的孩子都是白血病患兒,免疫力較低,志愿者與孩子都戴著口罩上課。這里被稱為“病房學校”,都是因罹患白血病、長期住院治療而“失學”的兒童。“病房學校”是為他們建立的一個特殊學校。有的設在院內,有的建在醫院附近,溫馨的教室、溫柔的志愿者、老師,還有各種書和玩具。讓這些孩子能夠在這里免費接受教育,患兒的狀況也在慢慢地發生著變化。
“我想上學”觸動無數人
北京兒童醫院旁,新陽光病房學校恒華院外學校里,一間大教室里面裝修得十分溫馨,小桌子、小椅子、書籍、玩具樣樣齊備。相似于其他學校中的教室。每天下午都有患兒在這里進行學習。雖然戴著口罩,可以從他們的眉眼間看到發自內心的笑容。
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發起人、秘書長劉正琛表示,70%患白血病的孩子接受2至3年的治療后可以被治愈,然而治愈之后這些孩子還要面對回歸生活的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上學。“在治療的兩三年時間里,這些患病孩子本應該在學校就讀,卻不得不長期住在醫院,因而脫離了學校和社會環境。這些原因都導致長期住院孩子的童年會有大段的時間沒有老師、同學、課本、玩鬧,只有醫院、護士、藥物、針管。”
病房學校建立的初衷,是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收到了一封信和一幅畫。畫中,一個戴著口罩的光頭小男孩背著書包去學校。并在上面寫著“我想上學”幾個字,表達著自己的心情。
寫這封信的小朋友小延在上小學3個月后,就被發現患有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爸爸媽媽帶著他從老家到北京治病,從此他就再也沒去過學校了。小延的故事打動了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除了決定接手幫助他的學習之外,2012年,基金會成立了“病房學校”,為以白血病患兒為代表的長期住院兒童提供免費教育及相關服務,希望幫助更多面臨同樣困境的孩子。至今,全國已經有14個省市建立了26間病房學校,每年服務大約2500個孩子。
劉正琛說,病房學校強調建設學校環境,解決這些小朋友社會化中斷的問題。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課堂氛圍,開心地學習,與同年齡段的小朋友正常交往。從而為他們治愈后回歸社會做著準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