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開始,參加2017屆高考的900萬考生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拿到成績的考生在興奮之余還將面對人生的一個重要十字路口:志愿填報。同時,各高校全國首屆電子競技專業報名招生也在全國關注中陸續開始。
670411,一串代表電子競技劃重要發展階段的數字,作為教育部正式公布的2016年新的增補專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與它的專業代碼670411在過去一年中被廣泛關注。
上周末開始,參加2017屆高考的900萬考生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拿到成績的考生在興奮之余還將面對人生的一個重要十字路口:志愿填報。同時,各高校全國首屆電子競技專業報名招生也在全國關注中陸續開始。
表格中羅列出了11所院校目前已公布招生計劃的院校,除此之外招生網站顯示今年開設電競專業的還有山西體育職業學院、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等幾所院校,但在其官方網站的招生信息中名沒有顯示相關電競專業的招生計劃,今年能否順利招生還是個問題。
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本科—大專—培訓機構”為主的電競教育體系。恰逢高考志愿填報季,筆者考察了國內第一批開設電競專業院校的招生情況供考生參考。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有18所院校開設了電子競技相關專業,其中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兩所開設電競相關本科專業的院校,其他多為民辦大專院校。學歷上來說,中專、大專到本科三個級別都已經有院校分布。
據市場調研與統計機構數字顯示,2016年中國整體電子競技用戶規模,包括電子競技賽事用戶以及重度的電子競技游戲及其直播用戶就已經達到了一億人,市場規模超過504億元,并還在以更快速度增加。業內人士稱電競產業人才缺口達26萬。
就現有的學院招生信息分析,12所院校的平均招生人數僅55人,即使全部18所院校都順利招滿計劃內的學生數量,2017年全國電競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也不及1000人。面對所傳的26萬人缺口,想要以3年后才能走向社會的這批電競人才來填補缺口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電競專業不但整體錄取計劃少,錄取率也是低的嚇人。今年2月份,有900名考生報考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專業,而專業招生計劃僅為20人,錄取率不到3%;開設電競最早的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目前的中專招生據稱已經快到了第三屆,首屆招生時有50人報名,最后通過考核留下的人只有36人。
就已公布的招生計劃來看,不少統招院校在招生的地域劃分上并不均衡,例如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電競專業今年只在四川、山東、山西、安徽四個省進行招生;不少院校更是只在當地招生。
目前開設電競專業的院校多為民辦院校,不少家長在選擇學校時也會受到學費價格的影響。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電競專業形式多為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在學校學費外,不少合作企業在學費之外還會以學生培訓為由,每年加收上萬元的額外費用。一些院校在招生計劃中將之注明,但一些院校并未在招生計劃中明確表示之后會加收哪些費用,這樣的收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和加站帶來了理解上的障礙,不少看學費低廉想要入學的同學請加強咨詢,有關教育部門也請加強此類方面監督
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張鵬(化名)在山東省的高考中成績為404分,低于本科錄取分數線,在進行填報志愿討論時,小鵬明顯對游戲、動畫等相關詞匯更為感興趣,而對語言、經濟等傳統專業興致缺缺。
筆者詢問是否愿意報考電競類相關專業時,小鵬表現出很大興趣,并主動詢問專業課程等問題,筆者詢問原因時,小鵬的回答是:“從小愛打游戲”,不少玩家同樣持這種態度:進電競專業就是玩游戲打職業。小鵬的父親張先生則表示,孩子成績雖然稍差,但自己更傾向于讓孩子選擇醫學、器械等技能型較強的專業,希望“有個吃飯的手藝,而不是成天玩游戲。”
可見,目前無論父母還是孩子對于電競專業的認識都有很大問題。
目前來看,院校電競專業與電競專業培訓有很大差別,除了專業類課程,幾乎所有院校為了保證學員的基本素質,都開設了包括英語、計算機、思修等基礎類高校標準公共文化課程,且占有比較高的課時比例。
不少不了解電競相關專業的人認為“電競不就是打游戲么?”而就目前院校開設的電競課程來看,學生的培訓方向輻射了電競產業上下游各產業鏈,主要分類有:職業戰隊方向(職業運動員、教練、分析師、俱樂部運營、管理學等)、電競賽事方向(賽事承辦、運營、賽事裁判、主持解說、音視頻采編、計算機設備維護基、賽事編導等)、電競媒體方向(主播、電競記者、電競媒體編輯、電競欄目策劃視頻制作等)、電競廠商方向(游戲角色關卡設計師、電競外設設計、數字營銷等)。
以上各種課程分類都能在傳統大學專業中找到影子,只不過加入了相應的電競成分,形成了一個新的專業門類。之后就業可以選擇做教練、分析師,也可以參與組織活動賽事,或者成為媒體工作者、游戲設計師等等職業。
采訪中,凱瑞教育稱在與北京吉利學院和合作辦學中加入了更多心理指導課程,目的是為加強同學對于專業的認識,合理分配游戲和專業知識學習時間。從目的來看,學院教育更多的是培養電競產業相關從業人員而不全是電競選手。
在學員就業上,多數院校也為學員提供了計算機等級證書、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格證等資格考試安排;并開始建立包括電競戰隊、直播平臺、賽事舉辦機構、電視電影制作和電競游戲廠商等方面的就業渠道,以保證就業率。
除以上院校以外,國內比較早進行電競培訓教育的有七煌、WCA等企業,一些業內人事對幾十家以校企聯合方式 進行招生開設電競專業的學員表示了擔心。
速途網在就電競教育問題采訪七煌CEO孫博文時他表示:“教育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如果只是以賺錢為目的,蹭一下電子競技的熱度,對學生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在學完3年課程之后,能否轉化成對這個產業有認識有用的人是個問題,現在以最現實的一點來看:目前成型的電競教材都沒有編完,是否能支持三年的專業授課還是個問題。”采訪中不少院校也表示:教材正在緊張編寫中。
但同時,業內也對電競專業中導演、主持等課程表示看好,不少人認為:這些課程與傳統行業有共通,即使完成學業后沒有進入電競體系,學生依然能夠在傳統電視、媒體等領域找到相適應的工作。
目前看來,在首屆電競專業開設參與中,許多學校并沒有準備充分就進入電競大潮中,而學生和家長對于電競專業的認識也相當膚淺。筆者希望考生和家長能對學校、專業和未來道路進行更多的考察和思考,在考生第一個大的十字路口上把握好自己的前程,而不是僅僅“選擇去哪個城市打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