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等等等等……
80萬快遞大軍,希望不要等太久
去年的“雙11”,淘寶和天貓共產生2200萬個包裹,快遞業措手不及。接下來,又將是快遞物流的大戰。受前幾次電商促銷戰的前車之鑒影響,這一次的“雙11”促銷,不少店家在網友下單前已提前聲明,快遞肯定會延遲。
今年,快遞業80萬大軍服務“雙11”網購狂歡節。對于消費者來說,只能希望等貨的時間別太漫長。
數據
在促銷開始1分鐘有1000萬用戶涌入淘寶天貓,相當于30%的福建常住人口涌進天貓開始網購狂歡,而去年同期不過342萬人。
剛過10分鐘,支付寶交易額就達到2.5億元,0點37分越過了10億線,1點10分達到了20億元。
1個小時內,有駱駝、GXG、杰克瓊斯三家天貓店鋪交易額跨過1000萬元。
第139分鐘時,天貓就產生33.7億元銷售,超過去年“雙11”全天的銷售總額。
8個小時后,支付寶交易額沖到了50億元!相當于今年“十一黃金周”上海395家主要零售企業6天的銷售總額。
上午11點18分,支付寶銷售額達到79億元,超過去年美國最大的網上購物節——“網絡星期一(CyberMonday)”創下的12.5億美元(約合78億元人民幣)的紀錄。
觀點
“光棍節”網購的主要參與群體是80后、90后,加之今年的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很多商家趕著完成銷售額,積壓的商品迫切需要清倉,也就是說正好踩到了一個商業規律的節拍上。因此一經天貓推出,加上各主要電商的推波助瀾,成為網購瘋狂季也在情理之中。
——福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陳章旺
堅信“雙11”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信號,是新經濟、新的商業模式對傳統商業模式的大戰,“這就讓所有制造業貿易商知道,今天的形勢變了”。天貓“雙11”并不是一場電商大戰,天貓不想成為一直消滅競爭對手的電商“職業殺手”。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雙11”給電商的發展主要造成兩大阻礙:一是讓本來可以平滑的銷售曲線人為地拱出波峰,但蠶食效應未必真能帶來太多實際增量,反而讓商家的倉儲、物流、客服等環節直沖瓶頸;二是“雙11”將進一步強化中國消費者唯價格是從的“陋習”,拖著中國的電子商務公司集體遠離健康毛利。
——風投合伙人王冉
延伸
實體店還有市場嗎?
今年“雙11”恰逢周末,這讓以往對網購大促淡定的實體賣場不得不應戰。
福州東百東街店把一年一度的39小時通宵營業不打烊放在了本周末,這也是東百東街店首度在“雙11”搞周年慶,號稱全年力度最大、所有品牌參與。尤其是10日、11日共39小時通宵營業不打烊,也就是說“雙11”當天的凌晨時間段正是東百優惠最大的時段。走訪中,記者注意到,“雙11”當天凌晨的東百同樣不乏熱鬧,照樣需要排隊買單,排隊領券。
線下實體店到底有沒有市場?一組數據或可說話——有統計稱,2007年以來,我國網購交易額復合增長率雖然高達77%,但2011年網購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依舊僅為4.3%。
長期關注網絡營銷的福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陳章旺認為,消費者眾口難調,實體店只要能夠避免“千店一面”,市場還是有機會的,因為“眼見為實”等傳統購物觀念依舊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