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11月29日晚閃電請辭,為馬英九擋下敗選的第一波壓力。島內輿論分析稱,國民黨高層恐怕并無口袋人選,此時無論誰接任,接下的都是燙手山芋,每次院會都要面對5名在野的“直轄市長”。
江宜樺11月29日晚在宣布請辭時稱,這次選舉結果顯示當局施政未能獲得民眾的滿意,而人民的聲音也透過選票清楚地表達出來,因此他決定負起政治責任,辭去“行政院長”一職。他透露,已向馬英九報告他的請辭決定,并獲得同意。江宜樺是在去年2月18日接任“行政院長”的,迄今不過一年九個月。《聯合晚報》11月30日稱,江宜樺能貫徹馬英九意志,深受器重,加上馬任期僅剩一年多,實在不宜再改組。選前國民黨高層有共識,就算選舉結果出現最糟糕的“二四開”,即國民黨在“六都”僅拿下兩席,仍要力保江宜樺的“行政院長”之位;但隨著開票結果一邊倒,連新北市都一度岌岌可危,“內閣”改組已勢不可免,加上黨內追究馬英九的聲浪浮現,江宜樺在11月29日晚6時多主動向馬英九請辭。按照規劃,江宜樺將在12月1日上午舉行臨時行政院會,宣布“內閣”總辭。
誰能成為馬英九最后一年多任期的政治伙伴,島內相當關注。《聯合晚報》分析認為,新任“行政院長”大約可有三種選擇:第一是專業人士,在學界或財經界尋覓人才;第二是行政系統提拔;第三是征詢黨內人士意愿。文章說,以馬英九過去的用人思維,第一種最符合其偏好,但任期短加上又是在國民黨大敗之后接任,學者如果愛惜羽毛,恐不會輕易答應;若是第二種,“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或重要部會首長都是可能人選,優點是嫻熟政務,缺點則是無法凸顯“內閣”改組的意義;第三種雖然與馬英九的用人思維較為沖突,但在非常時刻,若能由具有政治性格的人接任,或許可使“行政院”和“立法院”的互動不那么尖銳,幾名卸任的縣市長都不無可能。《經濟日報》認為,臺北市長郝龍斌、“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和“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接掌“行政院長”的機會高,但也不排除由其他兼具“國會手腕”卻不具“2016年野心”的人士出線,嘉義市長黃敏惠有可能是黑馬。文章說,藍營此次選舉大敗等于是對馬英九施政投下不信任票,因此由其親信金溥聰“組閣”恐怕難以服眾,與“立法院長”王金平關系不算差的郝龍斌和黃敏惠,反而出線概率比較高。
島內不少輿論呼吁組建“聯合內閣”。三大工商團體負責人,包括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與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認為,藍綠選后應摒棄成見,全面拼經濟。林伯豐更進一步建議,選后組成“聯合內閣”,且馬英九要充分授權,他負責兩岸和“國安”,經濟財政交給“立法院”和“行政院”,才是大破大立的變革。【駐臺北特約記者 白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