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
記者實地采訪了解到,盡管吳秀禮和張文英結局類似,但二人所在村村干部對此事的態度卻大不相同。
吳其蘇告訴記者,向榮村村干部傳達殯改的時間較早,得知其父的事情后也多次過問,其父離世后鄉干部還曾來吊唁。
但據汪明會稱,他得知殯改的消息大約在5月7、8日前后,村里“只是發了一張通知,沒有人來解釋”,其母離世后村干部也沒有任何表示。
然而5月22日,記者致電向榮村黨支部書記錢守莊、村主任汪才新時,二人均表示吳秀禮為病亡,而非因殯改絕食去世。
記者21日也曾就張文英自縊一事,向項鋪鎮政府求證。該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拒絕回應。
不過,安慶市民政局一位官員22日告訴記者,該市太湖縣也發生了一起老人自殺事件,市民政局領導還親自趕往當地處理。
“我們沒有聽說樅陽縣兩位老人自殺的消息。”這位官員表示,不排除當地政府把此類事件處理為老人因病去世的可能。
“一些高齡老人的思想觀念確實比較難調整,這也是殯葬改革工作難推動的原因之一。”這位官員指出,“基層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棺木
除高齡老人自殺外,現有棺木的處理是安慶殯改目前面臨的另一大難題。
安慶市官方認為,禁止土葬、施行火化政策后,棺木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為此,安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棺木上報和登記工作,部分地區則更進一步:拆解現有棺木。
以樅陽縣為例,該縣大部分鄉鎮都已開始現有棺木的上報和登記,縣鄉(鎮)兩級政府也承諾將對6月1日前自愿放棄棺葬的村民提供補償,金額多在1000元/具。
在安慶市區,上述補償的標準為1500元/具。
項鋪鎮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當地棺木的成本大多在4000元/具。
這位村民稱,其所在村已開始棺木的上報和登記。登記后暫無進一步進展,目前沒有拿到補償。
這種說法與項鋪鎮黨政辦一位工作人員的說法一致。該工作人員稱,“棺木問題敏感,政府目前只進行了登記,且登記工作還未最終完成。”
不過,個別鄉鎮卻已開始進行棺木拆解工作。
樅陽縣政府官網5月21日發布了一條題為“陳瑤湖鎮強力推進棺木拆解工作”的消息。
該消息稱,該縣下轄的陳瑤湖鎮采取得力措施開展現有棺木拆解工作。5月20日,該鎮青山村、蝦溪村率先行動,當天分別拆解棺木79具和12具。
消息還稱,該鎮“由鎮、村、組干部上門對制作、銷售和家中存有的棺木一一進行登記,并再次告之有關政策,特別是5月31日前拆解的棺木補助標準。”
該鎮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鎮村干部并未在拆解現場發放棺木補償,只是承諾在5月31日前發放,在個別村民家中發生了強行拆解的事情。
針對棺木拆解一事,安慶市民政局上述官員回應稱,個別鄉鎮干部可能存在工作上的方式方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