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13日訊望江河是涵江城區主要內河之一,經過當地連續治理,望江河終于再現水清魚游的美景。然而近段時間,隔三岔五就會有人在望江河里捕魚。“這些魚兒大多是非洲鯽魚,它們可以讓內河水變得更清潔美麗,為什么要捕魚呢?”當地不少居民對此很不解。

有人劃著小船在河中捕魚
居民:捕魚人越來越多漁網越來越細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望江河宮口路附近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坐著一艘木船從上游漂來,其將一根末端帶有網兜的竹竿伸到河里,并不斷往船上倒魚,木船尾部的格子里裝滿了大大小小的魚兒,足有上百斤重。記者注意到,該男子所用的網兜網眼較細,即便很小的魚兒也難逃被捕撈的命運。
據附近的居民透露,近段時間,望江河內經常有人開船到此捕魚,有的時候甚至還有人撒網捕魚。“家門口的這條內河以前水很臭,去年經過治理,河道水質漸漸好轉,這離不開魚兒的功勞。”居民小鄭透露,不僅是望江河,宮口河、塘頭河等涵江城區幾條主要內河,也經常能見到有人開船捕魚的情景。如果長期如此捕撈,河里面的魚類數量將會越來越少,肯定會破壞河道生物鏈。
部門:內河水質改善魚兒功不可沒
涵江區水系發達,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為重塑水鄉涵江風貌,從2014年起,涵江區實施了“內河整治”工程,通過“引水沖污、清淤清障、砌筑堤岸、垃圾進場、污水進管”等方式,對全區河道分期分批進行整治,首期整治的宮口河、望江河、塘頭河、涵中河、蒼林河等5條主河道及相應的14條支流,總長超過17公里。
涵江區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大隊長蔡先生介紹,根據莆田市有關規定,在南北洋河道內禁止從事網箱、網圍養殖和設置各類攔河、阻水漁具,不過,對于內河是否禁止捕魚并沒有明確規定。目前,海洋與漁業執法部門只是對電網捕魚行為進行查處,而對一般的捕撈行為并沒有禁止。蔡先生還表示,非洲鯽魚個頭一般都較小,捕撈者大多是當作動物飼料使用,很少有上市銷售的。
當地環保專家介紹,非洲鯽魚也稱羅非魚,具有很強的耐污能力,其不僅能攝取河中的有機物,還能攝取藻類、有機碎屑等,對于富營養化的河水有很好的凈化作用,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涵江內河水質的改善,非洲鯽魚功不可沒。此外,內河里的魚兒體內累積了不少毒素,建議市民不要食用。(海都記者陳盛鐘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