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人大代表傅芬芳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 蘭志飛 攝
人民網福州1月19日電(林長生、蘭志飛、實習生 張霜霜)福建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18日召開,福建省人大代表、民建會員、圣農集團董事長傅芬芳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談自己的履職和在“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氛圍下作為企業家的努力。
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三農”主題。圣農集團經營的養殖業也屬于第一產業。作為福建省人大代表,傅芬芳今年提的其中一個議案內容是“希望政府加大有機肥的推廣力度,推廣無公害綠色食品”。因為化肥見效快,有機肥需要三到五年的過程,才會慢慢見效,農民往往不愿意主動選用。她希望政府能主導使用有機肥,這樣除了有利于進種植業食品安全外,也有助于促進養殖行業的發展。
“外界覺得養殖行業是高污染行業,我們圣農(集團)已經做到零廢棄,零排放。”傅芬芳說,養殖廢棄物,比如雞糞,一是做成有機肥,二是送到生物質發電廠,三是在屠宰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已經全部零排放處理。圣農集團同廣東一家飼料加工廠合作,將死雞和屠宰廢棄物加工成飼料,由此實現整個養殖過程的零廢棄、零排放、零污染。
“大家都覺得農業很low(低端),其實不是這樣,我一直覺得養殖行業是一門高科技行業。去年,國家提出工業4.0開始,我們圣農(集團)也提出農業4.0。”傅芬芳說,醫生看病是高科技,給動物看病也是高科技。圣農集團不僅探索動物營養方面,在動物疾病方面也一直探索。
傅芬芳介紹道,首先,在整個的生產加工環節,圣農集團引進很多國外先進設備,盡量做到能用設備的不用人工,盡可能用自動化的生產線替代。這一兩年,他們還引進了機器人設備。傅芬芳認為,此舉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大家覺得農業靠天吃飯,但是真正能做到農業4.0的這些公司,比如我們圣農(集團)就不是靠天吃飯。”她說,“我們的養殖環境完全是人工提供的,完全根據動物生長的需要提供,溫度、濕度、光照,包括空氣質量、風速,全部人工提供。所以我們一個工人可以養殖三萬只雞。”她對于企業再上新臺階的看法是:目前要把實業做扎實,用科技力量保證產業鏈食品安全,滿足客戶需求。要多挖掘潛力,節約成本,體現農業4.0,這樣就能在競爭中屹立。
企業家做好企業發展,就是對社會的貢獻;企業得到健康發展,也會以感恩之心回饋社會。媒體披露,2009年10月,圣農發展上市,傅芬芳身價高達9.12億元。如今,傅芬芳已成為一家市值近300億元的肉雞生產食品加工企業的80后掌門人,而圣農集團已累計為公益福利事業捐贈超過1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