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守正出新
——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摘登
17日上午9點,福州西湖畔,福建會堂。隨著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的開幕,福建正式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
省政協主席張昌平代表十一屆省政協常委會向大會報告工作。8000多字、16頁的報告,高頻詞“協商”出現了80次,改革、創新、民主監督、履職等,也屢屢提及。
2016年成績單
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參政履職與發展大局靠得更緊更實、協商民主和人民群眾貼得更親更近”。
發揮政協協商民主的平臺作用
●群策群力推進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選擇了加強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推動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加快福州新區建設、深化以東盟國家為支點的“海絲”傳統合作等議題,組織常委會議專題協商、開展重點提案辦理協商。
在開展打造文化與生態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專題協商時,著眼于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優勢、轉化為百姓的財富增收,推動形成了閩浙贛皖協同建設“最美高鐵風光帶”的發展共識,并被列入國家“十三五”旅游規劃。
●同心勠力推進重點改革攻堅
開展了推進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的專題協商,共同破解項目落地率低、運行機制不完善、民間資本參與難等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從885件委員提案中遴選了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高庫存風險等作為重點提案,由省政協副主席會同省政府副省長共同協商督辦。
選擇降低企業社會負擔、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營造眾創空間、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監督等開展對口協商。
●齊心協力推進重大民生工程建設
針對貧困人口移民搬遷造福工程和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開展專題協商,邀請23位扶貧縣搬遷戶代表、16位河段長在政協協商平臺上和省委書記、省長“零距離”對話交流。
關于優化安置方式、提高補助標準等協商共識,直接轉化為省政府加快推進造福工程搬遷的九條政策措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列入了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彰顯委員履職為民的主體作用
●走進基層聽民意匯民愿
提交民生類提案673件,占提案總數的71%。社情民意信息638件,被全國政協采用23件次,得到中央和省領導同志批示106件次。
●依托界別聚民智集民力
省民建、民進、臺盟和無黨派人士建言降低生產生活物流成本、推動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就業、發揮媽祖文化影響;省民盟、民革、工商聯舉辦“一帶一路”研討會、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親”“清”政商關系系列宣教活動;省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開展促進兩岸醫藥合作、加快傳統書院保護開發、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等專題調研。
●立足崗位察民情解民憂
赴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扶貧扶智、科技咨詢、送醫送藥活動4600多人次,定期組織巡回義診、資助貧困大學生和孤寡老人活動。
落實精準扶貧項目240多個、扶持資金3.1億多元。
提升服務政協履職的保障作用
●加強學習夯實思想基礎
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創新制度規范履職活動
制定了委員履職工作規則,完善了提案立案細則和辦理協商辦法,修訂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條例和主席會議議事規則,出臺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
●擴大宣傳優化工作環境
以互聯網新媒體為平臺,擴大協商公開度,發出政協好聲音。政協“兩微一站一刊”宣傳委員履職事跡1300多人次,門戶網站的點擊量年增長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