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福建省環保廳了解到,日前,《福建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發布。規劃提出,到2020年,福建省的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土壤環境穩中趨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2015年,福建全省12條主要河流水域功能達標率和Ⅰ-Ⅲ類水質比例分別為98.1%和94%,23個城市空氣質量全部達到或優于二級標準,9個設區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7.9%。 “雖然福建省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但應該看到,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將緊緊圍繞環境質量改善這個核心,堅持綠色發展,以民生改善為導向,深化環保改革,實現綠色富省,綠色富民。
據了解,《規劃》包括1個綜合性規劃文本和水、大氣、土壤、重金屬、危廢、生態、農村、核與輻射8個專題報告,以堅持綠色發展為引領,引導生產生活綠色轉型,并選取更貼近百姓生活感受的指標作為監控評價重點。比如,水質方面,將好于Ⅲ類水質比例、劣Ⅴ類水質比例、設區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作為主要指標。
《規劃》提出創新環境治理體制機制,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大格局。構建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環保督察、離任審計和責任追究等制度。構建排污許可、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損害賠償等制度。
據悉,各級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規劃提出建立規劃年度調度、中期評估、終期考核機制,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并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把規劃實施情況作為政府和部門審批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領域重大項目、安排政府投資的依據。(林嘉琦 通訊員 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