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審核只差臨門一腳,三只松鼠卻突然掉鏈子。作為網紅休閑零食的三只松鼠自帶流量,自IPO消息公布以來一舉一動備受外界關注。在IPO審核前夜,三只松鼠卻意外申請取消審核,到底要鬧哪樣?
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發布補充公告,稱發審委原定于12月13日召開發審會議審議三只松鼠首發事宜,但鑒于三只松鼠目前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故取消對其審核。
證券時報稱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三只松鼠在12月初收到匿名郵件,對方自稱自媒體團隊,要求三只松鼠與其聯系,出資500萬與之“合作”,否則將對外公開“相關負面信息”。 三只松鼠拒絕了對方,選擇通過法律維權。
鑒于目前三只松鼠處于上市靜默期,并未就此事對外發聲,猜測只能是猜測。回溯三只松鼠的IPO歷程,步履較快但也屢現波折。
今年3月29日,三只松鼠向證監會遞交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正式沖刺IPO。
10月20日,證監會官網顯示三只松鼠審核進度變為“中止審查”,三只松鼠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由于簽字律師辭職導致IPO中止。
10月31日晚間,三只松鼠在更換律師并重新提交了更新的預披露招股書后恢復審核。
12月8日晚間,證監會宣布三只松鼠等5公司本周首發上會。
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特發補充公告,宣布取消三只松鼠首發審核。
三只松鼠風風火火的IPO之路堵住了,而追究原因,除了目前流傳出的真假難判的自媒體團隊勒索事件,三只松鼠IPO之路上還有更多更大的絆腳石。
首先是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休閑零食界的網紅典范,三只松鼠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飽受詬病。今年8月1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公布,三只松鼠于2017年1月22日生產的開心果被檢出霉菌不合格,其檢出值為70 CFU/g,超出國家標準1.8倍。
蕪湖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接到國抽不合格報告后進行立案調查,經查明三只松鼠共生產不合格產品115袋,約26公斤,已經全部銷售出庫。隨后,三只松鼠暫停生產,并召回不合格產品27袋,并由執法人員對召回產品進行了封存扣押。
三只松鼠方面表示經企業全面排查,不合格原因極有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由于產品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引起滋生。但蕪湖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調查結果直指其“未按規定對采購的食品原料進行檢驗”。
10月份,安徽省食藥監局官網通報對三只松鼠開心果霉菌超標的核查處置結果,稱三只松鼠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未按規定對采購的食品原料進行檢驗,予以三只松鼠沒收違法所得2505.89元,并罰款50000元的行政處罰。并責令三只松鼠把好原料進貨關,加強生產環節監管。
事實上,這并非三只松鼠第一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據三只松鼠招股說明書披露,目前有15起訴訟案尚未了結,其中多起案件系產品質量問題被客戶起訴。 截止目前三只松鼠曾受到如下行政處罰:
三只松鼠作為品牌方,并不參與產品的生產過程,但任何采購、加工、配送等環節出現問題,都會抹黑企業長期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 ,投行、投資者也會看到這些不利因素,很可能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后果,三只松鼠屢屢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其IPO路上的一大隱患。
國有資產注資也是三只松鼠IPO路上的一顆雷。2016年5月,國有企業蕪湖新馬投資有限公司曾以2.5億元人民幣投資三只松鼠全資子公司松鼠小賤。注資完成后,新馬投資持有松鼠小賤41.67%股權,松鼠小賤由三只松鼠全資子公司變更為三只松鼠控股子公司。
但是追究發現,新馬投資對松鼠小賤的持股卻是明股實債 ,真實交易是新馬投資向松鼠小賤提供2.5億元長期融資,期限自2016年2月29日至2025年10月27日。三只松鼠為松鼠小賤提供連帶責任保證,融資到期后松鼠小賤或三只松鼠清償完款項后收回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融資到期后新馬投資僅收取固定回報,注資期限內新馬投資的平均年化回報率僅為1.2%,遠低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除不收取股權投資收益,新馬投資也不參與松鼠小賤的經營管理。而新馬投資作為國有企業,如此操作是否涉嫌國有資產流失有待市場拷問。
三只松鼠還有一筆員工向供應商高息借款的糊涂賬未了解。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三只松鼠旗下員工向部分供應商提供高息借款,利息高達1%-1.5%/月 。涉案人員包括280名員工和一位財務人員,人員廣泛,影響惡劣。
事實上,直至三只松鼠提交PO申請,該事曝光于公眾才引起足夠重視。證監會要求三只松鼠保薦機構就此事給出合理解釋,但截至目前保薦機構并未給出合理說辭。保薦機構輔導期間是否盡職盡責,三只松鼠是否還存在未公開的類似行為,引發外界質疑。
雖然三只松鼠IPO暫時取消,但并不代表其徹底失去成功上會的希望。 樂觀來看,今年以來共有9家企業的IPO申請被取消審核,其中有2家待相關事項落實后再次上會。三只松鼠最終能否成功上會,仍需時間給出答案。(文丨金融之家 藥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