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護,產業鏈必然面臨更新換代。近日,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就“部分城市網約車細則涉嫌違反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涉嫌構成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向相關反壟斷執法機構進行舉報。
天元律師事務所舉報行動主要發起人黃偉律師表示,此次舉報行動目的在于呼吁更多城市重新審視自己的網約車細則,按照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進行公平競爭審查。
隨著網約車的橫空出世,打車難、打車貴的現象逐漸弱化,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改變了一部分人的生活。因為打不到車,或是由于高額打車費用,不得不在路邊苦等的時代已經過去。然而,隨著各地網約車細則的落地,網約車準入門檻被抬高,尤其是對車輛和司機的限制,導致市場供需失衡,網約車司機紛紛選擇退出,“打車難”時代悄然重啟。
據報道,自2016年8月以來,全國已有超過150個城市相繼出臺地方網約車細則,許多城市網約車細則不同程度涉嫌排除限制競爭,有違公平競爭審查標準。比如,石家莊對申請經營網約車的車輛提出了八點要求,其中對車輛的牌照、檔次、外觀提出了明確要求,甚至對于汽車軸距、排量也做了詳細的規定。并要求從事網約車服務的駕駛員,必須擁有服務所在地戶籍或取得服務所在地居住證。
據《經濟導報》報道,早在濟南版網約車細則出臺前,就有網約車司機表示“與其這樣煎熬等著被淘汰,還不如直接退出呢!司機培訓登記我也沒去報名,報名后不符合標準還是不能開,何必呢?”不少做過網約車司機的因不符合新規不得不選擇放棄。一位網約車司機吐槽,“身邊的好多朋友都不干了,要么戶籍身份不符,要么車軸距不符合要求,換工作是早晚的事。”
與之前“打車快而優惠”的境況相比,如今打車確實越來越難了。由于搖不到號,王女士每天都要打車接送孩子上學,“網約車新政實施后,打車明顯比以前困難了不少。”原來她只用一款打車軟件,如今為了快速打到車,她手機下載了多個網約車軟件,一旦遇到打不到車的情況,就一個一個地試。“現在出門前叫車完全來不及,至少要提前十幾、二十分鐘叫車。”
對此,黃偉律師表示,網約車作為“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其出現與發展滿足了大量私人出行剛需,解決了傳統出租車的諸多問題。然而部分地方網約車細則限制相關內容,很可能正在或已經對促進當地出租車行業市場競爭、提升廣大消費者的出行體驗造成損害。
對于律所舉報“地方網約車細則違規”事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薛兆豐教授表示,不論這次舉報的結果如何,都將引起公眾一次有意義的討論。他認為,政府在對行業進行的過程中,應該保護的是“競爭”,而不是“競爭者”;應該保護的是消費者長遠的利益,而不是會個別從業者短期的利益。這應該是政府監管部門應該奉行的基本的監管哲學和監管底線。“就事件本身來看,如果網約車地方細則本身在立法流程上就有不合法的嫌疑,地方交通主管部門又如何用這樣的法規監管處罰網約車司機和平臺?希望這個舉動能推動政府監管部門重新審視各城市的網約車細則,為中國的創新提供更公正的競爭環境。”(記者 高蕾 見習記者 朱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天問一號“驚鴻一瞥”!神秘阿特拉斯彗星特2025-11-06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