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到中國面試的時候,趙英秀沒想到,這份工作會成為他進入設計行業以來的最大挑戰。
2005年9月,當他邁步走進魅族當時的總部時,那還是個看起來有些破舊的廠房,而來自韓國的趙英秀已經33歲,學習和從事工業設計行業多年。
在當時的韓國,手機行業正面臨全面洗牌,而中國的市場正在逐漸崛起,這片土地意味著機遇,而趙英秀相信自己擁有抓住機遇的能力。
一直以來,趙英秀對手機設計有著自己的癡迷,這種僅存在于鼓掌之間的小而美,是對一個設計師細節把控力的極致考驗。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一直喜歡小而精致的東西。”他對自己性格的定義是“內向”和“專注”,說出這句話時,趙英秀拿起桌面上的兩支手機,感受著不同設計帶來的手感上的微妙差異,而后仿佛是選中了一個,他拿起一支向我展示,繼而補充道,“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無力抗拒的,手機幾乎是人人都會用到的東西,而一個設計師的作品能夠被更多的人使用,沒有什么比這更令我感到幸福。”
其實早在大學時,趙英秀就已經設計出了自己的手機。1992年,年僅20歲的他在人體工程學課上,為了完成期末設計,搜羅了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手機圖樣,用A4打印出來,摞了整整幾百張。
人生的際遇有時就在不經意之間產生,然后又在不經意之間錯過。
他當時的設計理念是單手操作,于是有了“滑蓋”的概念,當他把自己設計的模型交給教授時,教授建議他申請專利,但年輕的趙英秀不以為意。而距離世界上第一款滑蓋手機被正式生產,還要等上整整10年。
十多年后,當他來到中國后,下決心要重新開始一段際遇。
趙英秀選擇了魅族,因為時任CEO黃章的一句話:“我們就是要做手機的。”
當時的他已經有了豐富的手機設計經驗,而魅族還是個名不經傳的小公司,甚至那時的中國,正在“山寨”、“貼牌”的路上狂奔。面試時,性格內斂的趙英秀對黃章說:“我能夠滿足你們(公司發展)的要求。”但工作開始沒多久,他突然意識到:“我完全想錯了。”
曾經以為“沒有想法”的中國老板,對設計和手感有一套完整的理念,并且對細節的追求近乎偏執。趙英秀后來才知道,黃章最為人熟知的事跡幾乎都和“偏執”掛鉤,這個完美主義者最不怕的東西叫“推倒重來。”在趙英秀過去幾年的工作經歷中,從沒有哪個老板會真正介入手機的設計環節。
“我這時候才知道,我要拼命努力,才能離他們的期待更近一點,除了做出好的設計,我還要讓自己的產品更加符合中國的習慣。這會是一種對自我的突破。”本來就是個工作狂的趙英秀開始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
設計M8的那段時間,有整整5個月,“我覺得自己吃飯、睡覺的時候都在想(設計)”,他說,“但這是有必要的專注,假如有一天我不想上班而想休息,我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趙英秀的同事都知道,這個看起來脾氣十分溫和的設計師,在面對工作時,也會表露出難得強勢的一面。他會不厭其煩地比較一個微乎其微的色差和小角度帶來的視覺變化,因為手機設計從本質上講,正是毫厘之間的博弈。
2006年下半年,魅族M8手機開始進入設計,2009年2月,這款趙英秀和黃章經過無數次碰撞才終于上市的產品,卻讓他經歷了從業以來最大的傷心、憤怒和恥辱。
M8曾被指責抄襲。
2007年1月,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iPhone,而魅族的M8卻因為一次次地設計磨合與調整,多次跳票,直到2009年2月才正式上市。事實上,M8的第一版設計草圖早在2006年就已出現,黃章也曾在2007年1月,在魅族論壇上曬出過M8的草圖和手稿。
“國產”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就這樣被當做是“山寨”的代名詞,無論你是以什么樣的態度去做產品,又或者拿出了怎樣的證據去辯白,對于別人的“先入為主”和“想當然”,都只能蒼白靜默如一張人盡可欺的背景板。
事情就是這樣:既要滿足商業的邏輯,你的想法別人看不到,重要是做出來,而且是第一個。
中國的創新最終獲得了西方的認可。2012年,轟動一時的蘋果與三星專利訴訟期間,為了證明三星存在侵權行為,蘋果以魅族M8作為自主創新的產品為例,進行舉證。
沒有一個真正的設計師能在抄襲的指責中無動于衷,趙英秀回想自己在M8設計過程中與黃章的合作。黃是典型的急性子,打一個手版的正常工期是7-10天,但在版樣被送回來之前,黃章的想法經常就已經變了,于是只能改了重做。如此反復多次,常常沒有拿到就要再返回去。
M8定版時,一共有過34版設計,就連開好的模具,都曾推倒重來了3次。
“或許我并不是多么知名的設計師,但也絕不是厚著臉皮復制的無恥設計師。”趙英秀回憶起為了M8而拼盡全力的兩年,卻只能對現實無力。
最難過的時候,趙英秀也沒想過要放棄。“這(手機設計)是我最喜歡的事業”,他再次拿起桌上的手機,摩挲把玩,“我從沒想過要放棄,被指責了,沒關系,用下一個產品證明自己就可以了。”
他確實做到了。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他難得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時間,當年留在韓國的朋友很多進了三星,LG等公司,見到趙英秀設計的M9后,他們都認為魅族的設計水平已經超過了韓國的公司。“更吐血的工作”換來了他想要的結果,趙英秀依舊低調而內斂。
“我不是天才,我幾乎時時都在想我的設計,下班也在想,睡覺也在想,但想好了結論出來其實是簡單的。”
問答:
1)你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
對于一個手機設計師來說,我覺得工匠精神最好的體現,就是讓你設計出的產品的價值,超過它的使用價值。因為設計本身是一件增加產品附加值的事情,用戶對于產品的期待往往是超過它的價格的,而設計師的責任就是滿足用戶在外觀和手感上的需求。
手機設計的完美狀態是很難達到的,過去很多我一度認為是完美的產品,經過時間的推移,仍然難免留下遺憾。因為設計永遠在更新換代,設計的價值也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被沖刷,或許我們所能打磨的,就是不斷地去接近完美。
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我對產品價值的理解是一致的,最好的工匠,應該讓自己的產品在過了一段時間后,價值更加得到證明。
2)是什么使得你對這份工作有這樣的堅持和專注?
很早以前,我就一直喜歡小而美的東西,或許這也和我的性格有關。而手機設計還有一個很吸引我的特點,就是手機是幾乎人人都會使用和攜帶的。一個設計師能夠讓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使用和肯定,這是最讓我感到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