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問題,小心“踩雷”
從“你是什么星座?什么血型?”到“能接受加班嗎?怎么看待996工作制?”沒有豐富的面試經驗,一大堆問題問下來,應屆畢業生小郭直呼難以招架。
對于很多求職新人來說,一些面試官拉家常、詢問個人私事的行為,往往被看做是不專業或者太八卦。殊不知,在經驗豐富的求職者看來,冷漠的面試官并不可怕,最危險的反而是親切熱情型的。
小郭說,由于之前回答了很多個人問題,談話氛圍比較隨意,所以當話題轉到加班和薪酬時,他就很坦然“工資越高越好,加班最好不要有”。原本是將大家都有的想法說了出來,最終小郭卻領到了一張“退場牌”。“不都說要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面試官嗎?”小郭一臉委屈地說。
“面試時最忌諱撒謊,但這并不代表不需要包裝自己以及注重溝通交流的技巧。”對于小郭的遭遇,一家地產公司的部門負責人李杰說,根據他在面試新人時的經驗,親切的談話往往是為了引導求職者透露出更加全面的職業素質,而對于加班和薪酬等敏感話題的詢問,則可以測試出求職者對于工作崗位的認知和思考。“今日事今日畢,完不成分內的工作,是我的能力問題,我希望盡量不要出現這種情況。”李杰說,相對于小郭的直白,這樣的回答顯然更具有專業精神,也就更容易受到面試官的青睞。
不只是為了一份工作
6個月試用期還沒過完,本以為找到工作的小君卻不得不“背包走人”。抱著“先拿到工作再說”的心態,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還未轉正,小君又不得不開始投簡歷找面試。
由于在面試時表現得聰明機靈,人又漂亮懂事,學習日語專業的小君,依靠著自己在一周之內突擊的知識和此前的一些包裝過的實習經歷,順利拿到了一份新媒體公司的工作機會。然而,開始著手工作不久,“為找工作而找工作”的弊端就顯現出來,能力不匹配,專業技能欠缺。焦頭爛額之際,在工作的壓力下,小君只好另謀出路。
根據統計,近四成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與專業不對口。跨專業面試時,很多求職者往往為了拿到職位而“打包票”“開空頭支票”,卻為日后可持續工作埋下了隱患。對此,景瑜說,畢業生有時會陷入面試誤區,認為回答出讓面試官滿意的內容,拿到職位就是最終目的,而忽視了職業方向是伴隨終身的人生規劃的重要部分。因此,不能因為就業壓力大就把找到工作當成終點,如果畢業時具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就可以從根本上避免求職誤區,提高人生規劃的實現效率。
“拿到職位以后,還需要在試用期內了解工作環境和職業前景,理想的工作必然能與自己的發展前景相匹配,只有激發起個人的工作積極性,才能為自己和公司創造出更好的未來。”景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