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最近結束了三輪考試,3300多名浙江學生爭奪115個名額的拼殺告一段落。接下來,更大規模的本科招生校考在等待來自全國的藝考生。
在這兩天舉行的專業初試、復試和面試中,國美的考官們設下重重關卡,多維度考量學生的藝術技能和綜合素養。在剛結束的最后一輪面試中,考生又碰上了許多“怪招”。比如,要求8分鐘內對一張塑料凳子進行“改造”設計,現場辯論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藝術史的角角落落里挖出“冷僻”的作品考驗學生的知識儲備……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考題。
8分鐘
改造一張塑料凳子
8個考生一組的面試,每組考生都會感受到同場競技的殘酷壓力。特別是,所有專業都有搶答環節,讓學生的能力高下立判。
例如,在藝術理論和中國畫專業的面試環節,感覺好像是升級版的“沖頂大會”。考官不緊不慢地在墻上亮出藝術史上的一些作品,讓學生們搶答。不過,別指望《蒙娜麗莎》這類膾炙人口的作品會出現在考場上,大部分考題比較“冷門”,很多時候讓8個考生面面相覷。諸如《溪山行旅圖》的作者是誰?你答得出來嗎?
比起這些拼知識面的題目,創意類考題更有趣。
在上一輪“創新思維”的筆試里,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已經經歷了腦洞大開的戰斗,為盲人出行方案絞盡腦汁。在更為緊張的面試環節里,這個新開的專業繼續考驗大家的想象力。只不過,復試有3個小時的構思、創作時間,面試卻只給了8分鐘!
考場上,考官給了一張藍色的普通塑料凳子,要求每位考生在8分鐘時間里思考一個改進設計方案,在白紙上畫出方案,并用半分鐘陳述自己的思路。面對同樣的一個考題,學生們很快體現出了創造力方面的差異。
別說有心理壓力的考生,就算是在旁邊吃瓜的記者看到這種題目都覺得心慌。8分鐘后,同學們開始了各自的表演。有幾位考生比較實在,只給凳子加了靠背、坐墊,有人還嫌凳子不夠牢固,多加了幾個橫杠。這么樸實無華,考官們笑而不語。
有的學生比較關心吃貨的需求,給凳子底下設計了額外的空間,存放可樂、爆米花等零食。腦洞更大一點的干脆在凳子下面塞了個迷你冰箱,還能放雞尾酒。這幾位的設計,很有輕奢生活的味道了。
劍走偏鋒的考生,則把坐墊改成了琴鍵的樣子,相當有設計美感。老師會不會喜歡呢?偷偷看一眼考官們,還是掛著一臉神秘莫測的微笑。
在復試上邂逅的桐廬考生方少林,在考試結束后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一組考生都很有創意。“我們這組同學的方案挺有設計感的,有把凳子倒過來畫的,有畫成荷包蛋的。我因為中午吃了茄子,就畫了個茄子的造型。在功能方面,我們都改變了凳子的材料,設計得更加舒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