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杭州的天氣真是不給力,尤其是太陽,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不肯露臉。對普通人來說,頂多向變幻莫測的天氣君吐吐槽,可杭城許多五年級的科學老師,卻急得火燒眉毛。因為有部分課程的內容,沒有太陽就沒法上。
眼看本學期“余額”所剩無幾,課還一直上不完,能不著急嗎?
五年級有堂科學課 太陽不給面子就沒法上
難道現在老師都這么挑剔,上個課還要挑晴朗的好日子?
“當然不是!”科學老師一肚子委屈,跟記者揭開真相:不是不想上,而是五年級上冊科學課的第二單元,講的是光與熱的關系,其中有兩節課,要求學生試著制作太陽能熱水器,并進行實驗。
“比起學生,我們老師更急。”一位科學老師告訴記者,“學生自制的太陽能熱水器通常比較簡易,所以實驗時對陽光的要求很高,不然根本達不到加熱效果,看不出水溫變化。”
杭州求是星洲小學的科學老師支麗娜,負責五年級兩個班的科學課。看了下本周的天氣,她很慶幸上周五把太陽能熱水器那一課上完了。
“其實,那天的條件也不理想,太陽時隱時現,只能算是多云天氣,但也只好將就把課上了。”支老師說,“相關理論早就講完,為了等晴天,孩子們自制的太陽能熱水器,已經在家里閑置一個多星期了。眼巴巴等到上周四,我查了查天氣預報,發現近期都不太可能有晴天,只好當機立斷,把實驗課上了。”
將理論教給孩子就行了 為什么一定要做實驗呢
話說回來,理論知識學完,實驗做與不做很重要嗎?
對此,杭州多名小學科學老師均表示,放棄實驗并不會對學生的科學成績產生影響,但科學探究必須通過實驗來完成,所以只要有條件一定會讓學生親手試一試。
“況且學生對類似實驗超有熱情。像太陽能熱水器的制作,學生參與率幾乎達到100%,明顯高于平時其他作業。家長也很支持,隔壁班有學生的爸爸甚至拆了一架真的太陽能熱水器,拿了上面的真空集熱管給孩子做零件。”支老師說。
太陽能熱水器聽著挺高大上的,制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利用光來發熱。而要做出加熱性能好的太陽能熱水器,其實就是研究怎樣從太陽那里獲得更多的熱量。孩子們之前已經從課本上學到——顏色深的物體更容易吸收光能,通過鏡子反射可以獲得更多光……制作過程就是將理論付諸實踐,所以做過的孩子都特別有成就感。
實驗場所,是學校的操場。支老師預先測量了一下室溫,然后給每個孩子一個200毫升的小水瓶,里面裝滿水,最后宣布實驗任務:在規定時間,比比誰的太陽能熱水器讓水溫升得高。
于是,孩子們滿操場找太陽光最好的地方。大家或坐或趴,有的屁股撅得老高。有些機靈的,還隨著太陽的移動,時不時調整熱水器的角度。這時,誰要是到他們跟前晃悠,一定會被嫌棄:“走開走開,別擋著我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