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年輕的數學家許晨陽打算回到中國。他給幾位朋友發了一封簡短的告知郵件。
朋友們很驚訝。他是一顆數學新星,從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做過博士后,與合作者解決了代數幾何領域一些著名猜想,多所美國大學邀請他任教。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數學家是一個對環境敏感的群體。數學的上一個天堂是高斯、黎曼、希爾伯特的德國哥廷根學派,但法西斯的執政給了它致命一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原本落后的美國接收了眾多數學大師,成為世界數學中心。
2012年,31歲的許晨陽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第一位副教授。這是他的母校北京大學一個新設的機構。
隨后的5年,許保持了旺盛的創造力,成長為代數幾何領域的領軍青年數學家。他獲得了2016年度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拉馬努金獎;他已受邀在4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他和一位意大利籍數學家被評為2017/2018年“龐加萊講席”入選者。
龐加萊講席累計入選的8人中,7人在北美,只有許來自中國。
如今,許正成為全球頂尖大學關注的“獵物”。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請他回去做終身教授,另一些外國大學也表達了意向。這在整個中國大陸學術界,都是罕有的案例。
“如果沒有這個數學中心,我也許不會回來這么快。”許晨陽認為,北大與美國頂級名校的運行相比存在差距,但數學中心的“小環境”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