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推薦信很強,一位著名數學家在信里說,劉勝過了在這個年紀時的自己。
劉毅并不認為他回國就是“毅然決然放棄了什么”。北大吸引他的因素很多,包括在本土工作的親近感。制度也是一個方面,“一種和國際接軌的制度,心情上我覺得比較容易接受。”
回國后,劉毅也入選了“青年千人計劃”,但說不清是哪一年,也記不住獎金額度。
劉若川(右二)
北大給了他一個冠名的“金光副教授”職位,由一筆校友捐資的數學基金提供額外資助。但他記不清這個職位帶來的年薪是多少。被問及時,他仰起頭想了一會兒,最后略帶歉意地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你到中心主頁上找得到。”
另一件事發生在劉毅身上時,沒人覺得奇怪。北京大學在校園西北方向四五公里外的肖家河地區興建了一批教師住宅,房價低于市場售價。劉毅沒有申請。
北京的高房價現在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這是包括北大在內的雇主在招聘中的一個劣勢。許晨陽說,北京是個生活壓力比較大的城市,而做數學要心境平和。
離北大不遠的五道口地區,人煙稠密,企業云集,房價高企,在年輕人中有個外號叫“宇宙中心”。
但劉毅放棄了福利購房資格。在租房和購房之間權衡后,他覺得后者會有經濟壓力。此外,他也害怕麻煩,“不愿意去辦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