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瘋狂時,一個數學家可以在數學中發現一種無與倫比的鎮定劑
許晨陽在北大安定下來之后,給朋友劉毅打電話,詳細介紹了北大的數學中心。劉正在尋找終身教職,進入了美國兩所名校的面試。他的上一個雇主是加州理工學院。
作為主任,田剛并不直接負責招聘。“那樣會累死,而且容易近親繁殖。”田說,數學中心這幾年真正把人吸引過來,靠的是已有的教師。
“這些年輕人接觸的也是年輕人,他們對年輕人中優秀的人才更敏感。”數學中心副主任、招聘小組組長劉小博說。
這是數學中心令許晨陽滿意的地方——大的決策是所有教師參與的,擁有“教授治中心”的氛圍。
許晨陽
在劉毅看來,北大的劣勢在于,由于地理位置,與國外同行接觸的機會相對缺乏,特別是與他待過的加州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相比。在那里,從討論班和學術報告中能接觸到“特別新鮮的數學”。
“你能夠以多大的頻率暴露于數學新知識的面前,我覺得這個比較重要。”劉毅說。
許晨陽記得,他在普林斯頓時,有些教授教的就是正在研究的問題。他的博士生導師、著名的代數幾何學家雅諾什·考勒開過一門新課,一邊講課一邊嘗試解決這個領域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有一周,課程取消了,因為教授在過去幾周都沒做出新的結果。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盡量通過舉辦密集的國際學術活動來彌補這個短板。但包括田剛在內的許多教授認為,改變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一下子改變是不現實的。”田剛說,日本、澳大利亞和中國都存在這樣的劣勢——國外同行要經過長途飛行抵達。很多年前,同行們只是來中國看看,現在情形有所變化了。
劉若川認為,“美國那邊集中的人比較多,這是它最大的優勢。但是現在有網絡了,物理上的距離不代表實際的距離,在中國,你的聯系還是可以很多,距離沒那么大了。”
最終,劉毅選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