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幾個厲害的學生來挑戰你
一直以來,一些人不太理解許晨陽為什么要回國。他的合作者分布在麻省理工學院這類西方精英學府。在代數幾何領域,中國缺乏競爭力,許多大學數學系開不出系統的代數幾何課程。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的一位匿名用戶形容,許回國執教“和回國支教差不多”。
他的一個計劃是參與創建“中國自己的代數幾何學派”。
北大的本科生也是吸引這些數學家的重要因素。這個校園里擁有中國最多的數學尖子生。 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180多位報告人中有12位華裔,8位是北大畢業生。
張繼平形容,北大是“老師教學生”,也是“學生教老師”。法國數學家麥克·布魯意持續6年在北大教課,最后在施普林格出版了兩本講義,他認為這是在其他地方寫不出來的。
“在這里教書,對發展數學是有作用的,因為聽課的學生中就可能會產生好的數學家。你做的每件事情可能對數學發展是有意義的。”許晨陽說。
劉若川說,他享受在北大“每年都會有幾個厲害的學生來挑戰你”的感覺。
但北大的一個問題在于,多年以來它最好的本科生通常都出國留學了。每年招收的160多名本科生,一半以上出國。
即使是田剛這樣大名鼎鼎的數學家,也受制于此。在普林斯頓他可以挑選來自全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學生,在北大他暫時找不到這樣全球化挑選學生的平臺。
情況正在變化。七八年前,北大優秀的數學本科生一年未必能夠留下一個,現在留下的比以前多了。數學中心目前的一些博士后并非華裔,許晨陽指導的一個博士后是俄羅斯人,從美國博士畢業,放棄了韓國的一個待遇更好的位置來到北大。但這種情況仍屬罕見。
“這里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是有可能的——我們正在做這樣的事情;吸引到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需要更長的時間。”劉若川說。
從一開始,北大數學中心設定的一個榜樣就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田說,他們的一個劣勢或許是比較年輕。
“這可能是整個國家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的劣勢——我們在現代科學方面畢竟是一個新興的國家,在數學界包括整個科學界,都是后來者,很多方面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還不夠大。”田說,等到學生、博士后、教師中都有真正好的人才而不僅限于華人愿意來,那時中國就是數學強國了。
對比普林斯頓,北大數學中心的劣勢和優勢都足夠明顯。相對劣勢包括地理位置、薪酬,一個絕對劣勢是北京的空氣,每個人提起霧霾都忍不住皺著眉頭,一位數學家回國后檢查出了咽炎,他說,“霧霾有時候是讓我挺絕望的”。
相對優勢則在于,數學中心內部的寬松“空氣”、本土的生活環境、有志于數學的拔尖學生、國家對科學的持續支持,以及它那獨一無二的迷人四合院。
最大一座四合院的后門兩側,掛著一幅數學家寫的對聯:“天道幾何,萬品流形先自守;變分無限,孤心測度有同倫。”
它用獨特工整的漢語和數學名詞,概括了數學“科學之王”的地位,也概括了門后終日思索的這群數學人:
“客觀存在中最為基本的規律到底有多少?萬物演化都已先行遵循;變易分化是如此無窮無垠,苦心孤詣地推演預測,總有志趣相通的知音。”記者 張國 原春琳
(本版圖片由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