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3日訊 福建省人民政府日前下發《福建省“十三五”扶貧開發專項規劃》,福建省人民政府日前下發《福建省“十三五”扶貧開發專項規劃》全文,提出到2018年要實現國定扶貧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省定扶貧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全文如下——
福建省“十三五”扶貧開發專項規劃
2016年5月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基本情況
第一節 發展基礎
第二節 機遇與挑戰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第三節 目標任務
第三章 對象與范圍
第一節 精準扶貧到戶到人
第二節 整村推進幫扶貧困村
第三節 推進重點縣加快發展
第四章 主要任務
第一節 開展產業扶貧
第二節 開展金融扶貧
第三節 開展易地搬遷扶貧
第四節 開展教育扶貧
第五節 開展勞動力就業扶貧
第六節 開展醫療衛生扶貧
第七節 開展生態扶貧
第八節 開展行業扶貧
第九節 開展社會扶貧
第五章 重點工程
第一節 實施扶貧搬遷造福工程
第二節 實施龍頭帶動工程
第三節 實施扶貧小額信貸工程
第四節 實施貧困勞動力培訓工程
第五節 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
第六節 實施山海協作共建工程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 落實工作責任
第三節 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
第四節 強化扶貧項目資金監管
第五節 完善督查考評機制
第六節 充實加強扶貧力量
前 言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問題,對加快推進我省經濟建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十三五”時期,是福建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扶貧開發的攻堅克難時期。為切實做好我省“十三五”期間的扶貧開發工作,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按照中央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部署,以《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依據,全面總結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基本經驗,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準確把握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新形勢、新要求,突出貧困戶、貧困村、重點縣三個層面,圍繞九項主要任務,實施六個重點工程項目,確保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與全省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本規劃是指導福建省扶貧開發工作的基本依據。本規劃基準年為2015年,規劃期限為2016—2020年。
第一章 基本情況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在扎實推進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工作推動力度,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為“十三五”扶貧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十二五”期間,全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為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奠定了物質基礎。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5980億元,年均增長10.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143億元,年均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628億元,年均增長21.2%;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3718億元,年均增長4.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3元,年均增長12.7%。
|
專欄1:“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
||||
|
指標名稱 |
計量單位 |
2010年 |
2015年 |
“十二五”年均增長率(%) |
|
地區生產總值 |
億元 |
14737.12 |
25979.82 |
10.7 |
|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
元 |
40025 |
68000 |
9.9 |
|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 |
億元 |
2056.01 |
4143.71 |
15.0 |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億元 |
1151.49 |
2544.08 |
17.2 |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億元 |
8273.42 |
21628.31 |
21.2 |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9920 |
33275.3 |
10.9 |
|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7573 |
13793 |
12.7 |
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堅持把扶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之中,確定了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作為扶貧開發的主戰場,實行省領導掛鉤、省直部門聯系、沿海發達縣對口幫扶。每個縣都確定1~2名省領導掛鉤,5~6個省直單位和省屬企業聯系,1個沿海較發達縣(市、區)對口幫扶。同時,省級財政在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時,對每個重點縣每年各增加補助1000萬元;省里設立了3億元縣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平均下達給重點縣;每年從地方政府債券中安排每個重點縣1億元,用于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對23個重點縣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800萬元的項目,按投資額的5%給予補助;省級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40%以上用于重點縣。經過持續加大扶持,有力有效地促進了貧困地區加快發展。2015年,23個重點縣的GDP、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45.19億元、111.32億元、11994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89.01%、141.58%、86.75%,比全省增幅分別高出13.26、20.65、0.27個百分點。重點縣與全省發展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
專欄2:“十二五”23個重點縣發展對比表 |
|||||||||
|
縣名 |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
地方財政收入(億元) |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
2010年 |
2015年預計 |
“十二五”年均增長率(%) |
2010年 |
2015年 |
“十二五”年均增長率(%) |
2010年 |
2015年預計 |
“十二五”年均增長率(%) |
|
|
永泰縣 |
72.98 |
130.92 |
12.40 |
2.10 |
7.48 |
28.89 |
6197 |
11203 |
12.57 |
|
明溪縣 |
31.76 |
58.68 |
13.06 |
0.96 |
2.83 |
24.05 |
6726 |
12229 |
12.70 |
|
清流縣 |
42.47 |
80.84 |
13.74 |
1.30 |
3.44 |
21.48 |
6901 |
12700 |
12.97 |
|
寧化縣 |
58.82 |
108.60 |
13.05 |
2.20 |
5.47 |
19.97 |
6188 |
11500 |
13.20 |
|
泰寧縣 |
45.43 |
83.08 |
12.83 |
1.39 |
3.00 |
16.71 |
6710 |
12173 |
12.65 |
|
建寧縣 |
42.81 |
80.11 |
13.35 |
1.08 |
2.83 |
21.25 |
6319 |
11892 |
13.48 |
|
73.31 |
136.67 |
13.27 |
2.89 |
5.53 |
13.85 |
7296 |
13109 |
12.43 |
|
|
97.22 |
189.21 |
14.25 |
3.09 |
5.88 |
13.76 |
7306 |
12394 |
11.15 |
|
|
87.73 |
179.50 |
15.39 |
2.97 |
5.49 |
13.11 |
7606 |
13665 |
12.43 |
|
|
順昌縣 |
51.65 |
91.00 |
11.99 |
1.95 |
3.95 |
15.21 |
6789 |
11833 |
11.75 |
|
浦城縣 |
64.65 |
119.06 |
12.99 |
2.70 |
6.28 |
18.36 |
6742 |
11287 |
10.86 |
|
光澤縣 |
34.32 |
78.41 |
17.97 |
1.40 |
3.92 |
22.88 |
5787 |
10557 |
12.78 |
|
松溪縣 |
23.86 |
42.84 |
12.42 |
1.07 |
2.95 |
22.40 |
4887 |
9376 |
13.92 |
|
政和縣 |
23.97 |
50.00 |
15.84 |
1.14 |
3.70 |
26.65 |
5119 |
9608 |
13.42 |
|
長汀縣 |
88.30 |
160.10 |
12.64 |
3.21 |
6.20 |
14.04 |
5966 |
11740 |
14.50 |
|
武平縣 |
74.16 |
146.60 |
14.60 |
2.90 |
7.30 |
20.32 |
6404 |
12697 |
14.67 |
|
連城縣 |
79.48 |
150.00 |
13.54 |
2.62 |
3.90 |
8.25 |
6359 |
11860 |
13.28 |
|
霞浦縣 |
93.87 |
181.50 |
14.10 |
3.23 |
9.51 |
24.10 |
6943 |
12600 |
12.66 |
|
古田縣 |
81.87 |
150.20 |
12.90 |
3.11 |
7.60 |
19.56 |
7625 |
13108 |
11.44 |
|
屏南縣 |
34.38 |
63.58 |
13.08 |
1.25 |
3.45 |
22.44 |
5910 |
11091 |
13.42 |
|
壽寧縣 |
36.34 |
68.67 |
13.57 |
1.32 |
4.30 |
26.70 |
5824 |
10745 |
13.03 |
|
周寧縣 |
27.23 |
48.82 |
12.39 |
1.37 |
3.42 |
20.09 |
6124 |
11556 |
13.54 |
|
柘榮縣 |
27.08 |
46.80 |
11.56 |
0.83 |
2.89 |
28.33 |
5992 |
11157 |
13.24 |
三、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堅持把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作為貧困地區的首要任務,采取一系列促進增產增收措施,實現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同時,立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從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向農村、向貧困地區傾斜,有效地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全省23個重點縣實現縣縣通高速、鎮鎮通干線,2200個貧困村全部實現道路硬化、全部通寬帶、通廣播電視,所有鄉鎮和有條件的行政村通了客班車,農村安全飲用水問題基本解決,49.3萬農村困難群眾享受了低保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新農合參合率達99.8%,新農保參保率達96%以上。
四、貧困人口不斷減少。按照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要求,把貧困戶、貧困人口作為扶持重點,通過扶貧小額信貸、造福工程搬遷、貧困勞動力培訓、結對幫扶等扶貧到戶措施,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從1986年到2015年,按照不同時期的扶貧標準,累計減少貧困人口近400萬人。“十二五”以來,全省扶貧開發對象從140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45.2萬人。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發生率已由2010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1.65%。
|
專欄3:“十二五”扶貧開發與農村發展主要指標 |
||||
|
指標名稱 |
計量單位 |
2010年 |
2015年 |
“十二五”年均增長率(%) |
|
扶貧開發對象 |
萬人 |
140 |
45.2 |
-20.24 |
|
貧困發生率 |
% |
5.42 |
1.65 |
|
|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7573 |
13793 |
12.7 |
|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
億元 |
2307.06 |
3717.87 |
4.30 |
|
糧食產量 |
萬噸 |
661.89 |
661.1 |
-0.02 |
|
蔬菜產量 |
萬噸 |
1487.34 |
1730 |
3.07 |
|
食用菌產量 |
萬噸 |
76.27 |
113.2 |
8.13 |
|
水果產量 |
萬噸 |
642.77 |
837.05 |
2.15 |
|
肉類產量 |
萬噸 |
180.21 |
218 |
4.19 |
|
水產品產量 |
萬噸 |
587.42 |
733.89 |
4.53 |
|
植樹造林面積 |
萬公頃 |
15.51 |
11.44 |
-5.91 |
|
城鎮化率 |
% |
57.1 |
62.7 |
|
|
建制村通硬化公路比重 |
% |
|
100 |
|
|
建制村通寬帶率 |
% |
96 |
100 |
|
|
建制村通廣播電視率 |
% |
|
100 |
|
|
農村飲水安全普及率 |
% |
|
100 |
|
|
注:*為農民人均純收入數據。 |
||||
五、基層基礎持續加強。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保障,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大力實施“168”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機制、農村“六要” 群眾工作法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狠抓“一定三有”政策的落實;同時開展了干部駐村任職和駐村蹲點工作,2014年下派了第四批干部駐村, 2015年又選派了6164名干部到班子軟弱渙散村、經濟薄弱村、換屆選舉難點村和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村駐村蹲點,基本實現了對貧困村駐村的全覆蓋。切實加強了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有效地發揮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扶貧開發中組織引領作用,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
|
||
第二節 機遇與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制定出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不斷研究扶貧開發新思路、制定新舉措、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機制,率先在全國開展山海協作聯動發展、選派黨員干部到重點村駐村任職、實施造福工程扶貧搬遷、開展扶貧小額信貸等工作,積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為綠色發展、生態扶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扶貧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村扶貧開發也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扶貧對象比較分散、因病返貧、因災致貧現象比較突出等方面,尤其是目前我省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扶貧攻堅任務艱巨。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必須保持清醒認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攻堅克難的精神、謀求發展的意識、服務大局的合力,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切實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貧困地區、貧困人口一個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