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達·地中海”號郵輪搭載的旅客通關。楊曉雄攝
昨日下午,搭載著2400余名旅客的“愛達·地中海”號郵輪緩緩駛離廈門國際郵輪中心,開啟13天12晚的“東南亞五國海上絲綢之旅”。這標志著廈門口岸2025年國際郵輪運營正式收官。
2025年以來,隨著全球郵輪市場復蘇與國內文旅消費升級,廈門口岸國際郵輪經濟呈現“母港郵輪深耕、訪問港郵輪激增”的雙輪驅動態勢,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高崎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數據顯示,廈門口岸今年累計運營國際郵輪43航次、77艘次,同比增長95%,查驗出入境旅客近12萬人次,同比增長超40%。其中,外籍旅客超6500人次,同比增長約60倍。
具體來看,2025年廈門口岸母港郵輪累計運營25航次,運送出入境旅客近9萬人次,占總客流量近73%。其中,“愛達·地中海”號年度運營13航次,累計運送旅客超5萬人次;“藍夢之歌”號全年運營12航次,開通廈門至宮古、石垣等多條短途航線,憑借靈活的行程安排吸引家庭客群,累計客流量超3萬人次,成為暑期、節假日出行熱門選擇。
受益于郵輪入境免簽政策落地與廈門國際旅游目的地影響力提升,2025年廈門口岸訪問港郵輪迎來爆發式增長。本年度廈門口岸接續接待“招商伊敦”“威斯特丹”“領航星”等訪問港郵輪,接待出入境旅客超3萬人次。其中,外籍旅客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占比近20%。
“廈門國際郵輪中心口岸今年3次上演‘雙輪同靠’,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8000人次,廈門作為郵輪樞紐集聚效應增強。我們充分運用自主研發的‘數據擺渡’程序、‘安心通’船岸管理系統,采取入境簡化驗放、雙現場并行等差異化通關模式,實現通關時效提升50%以上。”高崎邊檢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張華桑說。
(海西晨報記者張玲玲)
相關新聞
國際郵輪檢疫分類分級管理模式落地廈門
旅客“隨到隨走”通關提速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白若雪通訊員楊曉雄)昨日,“愛達·地中海”號郵輪靠泊廈門郵輪母港。這艘郵輪是廈門海關創新國際郵輪檢疫分類分級管理模式以來首艘參與評級并獲評“優秀”的國際郵輪。
“海關專家組對參評國際郵輪的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等實施全面檢查和評估,相當于做了一次深入的‘郵輪健康體檢’。”據廈門郵輪港海關副關長秦浩介紹,獲評“優秀”的郵輪比獲評“良好”“一般”的郵輪可享受更多通關便利。例如,海關可取消登臨檢查,旅客“隨到隨走”,縮減至少20分鐘等待時間;以最低比例執行入境人員傳染病監測抽檢,提升通行效率;按最低比例抽核食品、飲用水,享受差異化監管便利。
“愛達·地中海”號船長ChristianWestergren表示,海關對郵輪實施分類分級管理,能幫助郵輪公司加強自身的衛生安全風險把控,提升管理水平,保障旅客、船員安全。
“國際郵輪檢疫分類分級管理模式在廈門落地,是口岸智慧化與企業服務升級的‘雙向奔赴’。”廈門象嶼國際郵輪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石金山表示,公司積極配合海關推出國產商品郵輪直供、藥械補給等創新舉措,既健全了郵輪物資供應鏈,又激活了廈門本土產業生態。
據介紹,今年以來,廈門郵輪港海關助力建設全國最新的大型郵輪母港綜合體,打造國際郵輪智慧旅檢樣板,先后推出國產商品郵輪直供、藥械和食品補給等一系列郵輪物供創新舉措,服務廈門郵輪母港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