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八投洽會上,廈門本地游戲科技企業帶來沉浸式VR體驗。
數字廈門是數字時代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廈門把數字化建設納入全局性戰略部署,緊緊圍繞“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全面推進“數字廈門”建設,牢牢把握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兩大戰略機遇,推動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社會全面融合。目前,廈門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已超過60%,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躍升至“卓越級”,位列重點城市第一梯隊,并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等多個國家級試點。
數字城市建設正跑出“加速度”。“十四五”期間,廈門不斷完善數字化建設高層設計,出臺系列政策,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數據要素市場,從產業布局到制度創新,形成全鏈條、系統化發展態勢。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夯實,千兆城市、數據中心、算力樞紐、標識解析節點全面提速,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廈門以數字思維推動城市治理轉型升級,不僅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更以創新機制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度融合,展現出改革先行區的“數字擔當”。
數字浪潮奔騰向前,智慧之城加速發展。當前的廈門,正處于由“數字化”向“數智化”躍升的關鍵階段。站在新的起點,廈門將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強合力,聚焦“數據+人工智能”“數智新質生產力”“數字賦能共同富裕”“開放合作新格局”四大戰略主線,以更強推動力、更優營商環境、更深民生惠及、更廣對外開放,努力打造全國數字化建設的先行示范市,為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新征程、為數字中國建設增添“廈門樣板”。
數字底座更堅實 城市能級全面躍升
夯基壘臺,方能行穩致遠。廈門獲工信部授牌成為福建省首個國家“千兆城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設10G-PON及以上端口數13.56萬,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39.82個,5G用戶普及率88.16%。廈門還開通全省首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支撐服務900余家外向型企業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全市公共智能算力規模突破2200P。廈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運行,已接入企業1015家,標識注冊總量突破70億個。
數據要素市場成型 改革紅利加速釋放
數據正成為“新石油”“新生產力”。廈門制定《廈門經濟特區數據條例》,配套出臺20份制度文件,“1+3+N”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建成數據要素市場“一基地、一場所、四平臺”運行載體,公共數據授權運營中心融合數據超51億條,發布開發數據目錄102個,入駐90家二級開發主體,支撐22個場景運行。全省首個企業數據資產登記中心已核發數據資產登記證書36本,交易平臺累計合作數商351家,對接數據產品和服務1017個,交易額超2.9億元。
創新動能持續攀升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創新,是廈門數字化發展的最強音。圍繞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核心數字技術,廈門支持開展產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聯合攻關項目近50個、“揭榜掛帥”項目16個,資助金額超過2億元。全市共97個算法通過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占全省比重69%。嘉庚創新實驗室(未來顯示研究院)建成全球首條23.5英寸Micro-LED(微米發光二極管)激光巨量轉移示范線,成功開發出在國內尚屬空白的高端半導體光刻介質材料等產品,自主孵化21家科技企業。數字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引進落地華為(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鴻蒙計算生態集群加速推進。
數字經濟穩中提質 產業體系持續壯大
數字經濟正加速成長為廈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一批新興產業加速聚能、競相破浪。平板顯示產業優勢明顯,廈門是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唯一試點城市,是全球觸控屏模組最大研發生產基地。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速,獲批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位居第51位。軟件產業特色突出,產業規模在“十四五”期間年復合增長超過30%。人工智能產業異軍突起,已擁有相關企業超400家,產業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深入推進,先后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是全國14個“雙試點”城市之一。“十四五”期間,全市網絡零售額復合增長15.6%,占全省網絡零售額比重超過30%。創新供應鏈發展模式,成立全國首家供應鏈科創中心,一批創新模式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典型案例。
數字政府提效惠民 治理模式全面升級
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廈門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政務云網”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上線,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一網通辦”。“無證明城市”建設持續推動,推出4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套餐,較改革前平均辦理時間減少69%,申請材料減少53%。“一網協同”一站式政務工作平臺已建成,實現非涉密政務工作便捷處理、跨層級跨部門高效協同。
數字社會普惠便捷 民生服務智慧升級
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城域網,聚集優質教育資源和服務應用;搭建統一信用就醫平臺,實現市民就醫支付“一趟不用跑”;打造交通一體化智慧出行平臺,使廈門成為全國首個實現一碼五場景通乘的城市。新生兒醫保參保全國率先推出“一鍵辦理”功能,參保報銷“免申即辦”,耗時從最初的60天縮減至最快1分鐘。智慧居家養老平臺為 1000 余戶獨居老年人安裝毫米波雷達監測設備,有效預防和減少老年人的養老安全風險。市域治理“一網統管”平臺實現城市治理相關事件的“及時發現、快速響應、高效處置”,入選2024年國家數據局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榮獲2025世界智慧城市大獎·區域“場景驅動倡議大獎”。
文化場景智創升級 城市魅力煥發新彩
廈門持續推進圖書館、海洋館、博物館等公共場館的數字化建設改造,積極推廣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可視化保存,建立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監測信息系統。推進中國(廈門)智能視聽產業基地的建設運營,為數字創意產品的開發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堅實的產業基礎。各景區以數字化技術為驅動,進一步提升文旅沉浸式消費體驗。
生態治理數智賦能 綠色發展雙輪驅動
廈門以“數據+生態”雙輪驅動綠色轉型。廈門構建覆蓋全域的生態環境智能監測體系,重點污染源公共視頻系統已接入289家重點排污企業自動監測數據,搭建覆蓋全市9大流域、487個監測節點的動態水質監管體系,為我市深入實施“碧水”工程注入智慧動能。對納入全市年耗能超5000噸標煤的66家工業企業的碳排放監測數據進行分析,依托東南能源大數據中心構建電力生產指數、住房空置率、電碳指數等數據產品,助力政府精準施策、企業減碳降本。
開放合作縱深拓展 數字絲路互聯世界
廈門打造金磚數字小鎮、中俄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等平臺載體,建設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完成“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廈門)的發布上線,為金磚國家間跨境數據流通、產業鏈協同創新等相關合作提供技術支撐。推進跨境電商出口物流協同數字化提升項目建設,實現線上數據實時共享,提高通關效率。率先以“航空維修”領域為試點,探索建立數據出境負面清單,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每年舉辦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將廈門打造成為臺灣數字內容產品在大陸的重要展示交易窗口以及兩岸產業對接的關鍵平臺。
亮點
●在全國副省級城市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廈門連續三年排名第一,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躍升至“卓越級”,位列重點城市第一梯隊。
●廈門獲國家批復同意開展“建設廈門數據港”“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入選全國首批“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
●廈門獲工信部授牌成為福建省首個國家“千兆城市”。
●嘉庚創新實驗室(未來顯示研究院)建成全球首條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轉移示范線。
●廈門是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唯一試點城市,是全球觸控屏模組最大研發生產基地。
●廈門獲批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位居第51位。
●廈門先后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是全國14個“雙試點”城市之一。
●廈門成立全國首家供應鏈科創中心,一批創新模式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典型案例。
●廈門建成教育城域網,并成為全國首個實現一碼五場景通乘的城市。
●市域治理“一網統管”平臺入選2024年國家數據局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
●廈門成為臺灣數字內容產品在大陸的重要展示交易窗口以及兩岸產業對接的關鍵平臺。
數讀“十四五”答卷
●超60%
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超60%,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2200P
公共智能算力規模突破2200P(PetaFLOPS,即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每秒)。
●88.16%
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39.82個,5G用戶普及率88.16%,各項數據均居全省前列。
●900余家
開通全省首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支撐服務900余家外向型企業發展。
●超2.9億元
全省首個企業數據資產登記中心已核發數據資產登記證書36本,交易額超2.9億元。
●97個
全市共97個算法通過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
●超30%
軟件產業特色突出,產業規模在“十四五”期間年復合增長超過30%。
●超400家
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400家,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
●超30%
“十四五”期間,全市網絡零售額復合增長15.6%,占全省網絡零售額比重超過30%。
●41個
推出4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套餐,較改革前平均辦理時間減少69%,申請材料減少53%。
●1分鐘
新生兒醫保參保在全國率先推出“一鍵辦理”功能,耗時從60天縮減至最快1分鐘。
展望“十五五”
廈門以數智化變革
打造現代化典范城市
數字賦能成為引領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技術加速融入產業、城市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廈門的未來圖景正日漸清晰。放眼未來,廈門將把數字廈門建設擺在全局更高位置,著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在數據市場化配置改革、數字經濟對外合作等方面做出先行示范,推動廈門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典范城市。
繪制“十五五”藍圖,廈門謀劃四大戰略主線。一是以“數據+人工智能”為主線,全面邁入數智化變革新階段,讓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人工智能成為主導技術;二是以發展“數智新質生產力”為戰略重點,在產業鏈、供應鏈重塑中形成新優勢,成為數字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三是以數智化助推共同富裕作為根本出發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路,推動數字社會、數字政府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四是把數字領域對外開放作為競爭優勢新來源,以“數字中國”建設為契機,強化數字經濟對外合作。
未來已來,廈門正以“數智之力”書寫現代化新篇章。到2030年,廈門將高水平建成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示范城市,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成為數智新質生產力策源城市,實現數字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產業數智化變革引領城市,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數智化賦能共同富裕的標桿城市,讓數字技術更普惠、更深度地服務社會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鞏固提升為全國領先的數字治理先鋒城市,以數智化變革驅動治理現代化;塑造數字經濟對外開放綜合節點城市,助力廈門在高水平開放中再立新功。
(廈門日報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章燕寶 林雨新 本版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