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精英傾向”
在此之前,學生們曾試圖扭轉頹勢。這些舉措包括提早散發更多的傳單,與每一位熟悉的工友聊天,詢問他們喜歡什么內容,試著調整課程內容。可得不到明確的答案,回答經常是“你們上啥都行嘍”。等到上課時,教室里依然空空蕩蕩。
截至目前,一度與英語課平行設置的“社會與法”等課都已停止。
2011年,為參加創業比賽,人大商學院一年級學生吳俊東提交了一紙扶持農民工創業的公益社會企業策劃書,成為新光的藍圖。
2011年4月29日,夜校開學典禮在人大校園里的一家餐廳舉辦。吳俊東首批召集到20多名學生志愿者,但現場的冷清讓他們倒吸一口涼氣:參加開學典禮的后勤工友只有兩名。
此前幾周,志愿者幾乎走遍了人大所有后勤員工宿舍散發傳單,解釋他們的計劃,本以為會得到熱烈響應,卻被澆了一盆冷水。沒有人相信學生會為他們免費講課,甚至有員工以為大學生是來“騙錢”的。
連教學場地都是吳俊東“忽悠”來的。剛建立的時候,新光尚未注冊成為正式學生社團,根據人大教室管理辦法,無權占用教室。第一次課不得不在餐廳舉行。
發端于創業計劃,新光第一學期的課程也幾乎都與創業有關,參與的工友中也確有幾位“成功者”。一位廚師去其他學校承包了食堂窗口,一位保安考過了三門注冊會計師認證考試并開辦了自己的事務所。有人考研成功,有人真的去創業,開辦了照相館或是餐廳、商店。
目前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求學的吳俊東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回憶,且不說新光只能服務2000多名后勤工友的少部分,即使是所謂“成功者”,也幾乎全靠他們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新光在其中最多給了微小的加速”。
他在通宵自習室里遇到夜校里認識的保安,對方有時穿著保安制服,坐在學生中安靜學習。還有立志考歷史系研究生的工友,會拉著學生聊讀書到深夜,甚至讓他們留宿職工宿舍。這些人本就上進。
但在吳俊東的觀察中,這類人屬極少數。
開課至第二學期,新光的路線就發生了變化。吳俊東在第一學期結束后,曾與熟悉的保安、廚師和保潔員開了一次五六人的“研討會”。他當場被大叔大媽們“教育”,結論是創業課有“精英傾向”,大多數人根本聽不懂、用不上。
夜校調整了方向。新的目標是讓更多普通工友參與,提升“生活態度”,培養他們緊跟社會思考、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課程開始講授更加日常化、趣味化的電腦知識、健康養生、法律維權知識。
這成了新光的發展路線。2012級的梁莎莎和2013級的易媛媛先后擔任新光的負責人。在她們任上,理財、英語乃至觀影、運動、郊游等能和學生產生更多交流的內容被開發出來,每節課的人數增加到二三十個。講養生、理財等熱門內容,教室需要另加椅子。
2015~2016學年,人大新聞學院學生汪可等4人拍攝過新光的紀錄片。鏡頭中,英語課的聽眾占了大半間教室。大部分工友緊盯黑板,記筆記。一位大姐不時用余光瞥旁邊姐妹的筆記。之后回答提問,這位大姐把“操場”“商店”“世紀館”的英文準確讀出,贏得全場掌聲,自己也捂嘴直笑。
不過,很多時候工友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聽,不見得真正認同。紀錄片里,一位廚師說,“從專業角度講,實在不咋地,講的都是知道的內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