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新光”夜校的開始與結束時刻不無相似之處:構成課堂的主要是熱心的組織者與廖落的學員。
不同之處在于,開課時舉行了典禮,而在告別之日,沒有人知道會不會有一個特定的儀式。
開辦夜校的是人大學生社團“新光平民發展協會”。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人大新聞網
過去6年,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為校工開辦的“新光”夜校是這所名牌大學一個特殊的存在。它平均每周一次,不設門檻,無須報名,工友想來就來。學生志愿者確定授課的主題、時間和地點,再去工友中散發傳單,張貼海報,招呼他們來聽課。
開辦夜校的是人大學生社團“新光平民發展協會”。自2011年4月創辦起,“新光”的定位始終是服務校內后勤工友。協會創辦人、人大2010級本科學生吳俊東曾在一封公開信里解釋:教育讓人有尊嚴地生活,教育應成為平民大眾的進步階梯,“人民大學”理應成為“人民的大學”。
不過,協會現任負責人、2014級學生吳家偉和簡小薇說,從上學期開始,夜校的工友銳減,經常整晚看不到人影。他們決定關停夜校,多開展吸引力稍強的戶外運動、文娛活動。
4月25日,新光協會不無遺憾地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封公開信。這次宣布的是夜校即將停辦的消息。他們說,這個小小的社團一直有些不敢擔當“人民”的大學的重任,如今是真的不能擔當了。
上學期,開始縮減。20人,10人,5人,2人,沒有人。所有課程里唯一仍在持續的是英語課,它為時常來聽課的4位工友堅守。本學期結束,英語課也將消失。
5月12日晚的一節英語課,聽眾是兩名廚師和一名保安,為他們服務的學生則有4人。
比起百米之外聚集了數十人、外國友人被里外三層包圍的英語角,這間只能容納30人的小教室,只能用“冷清”來形容。
講課的女同學發音流暢:“Do you like your colleagues? Why?(你喜歡你的同事嗎?為什么?——記者注)”臺下年僅20歲的小廚師憋得臉色微紅,吞吞吐吐答了聲“No”。
大屏幕上演示文檔翻動的間隙,教室里安靜得連呼吸聲都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