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可能進一步惡化
在上市的兩年多時間里,*欣泰沒有利用好資本市場對公司生產經營的促進作用,反而淪為大股東占用資金、攫取利益的工具。而且,因欺詐發行被強制退市的沖擊波,對公司的影響將繼續,可能導致經營進一步惡化。
劉芳(化名)是*欣泰的一名車間普通工人,在公司已工作三年有余。劉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受被強制退市的影響,其工資已經斷發。“公司出事之后,我們6月份的工資到現在還沒發下來。”劉芳無奈地表示,“現在很多工人都已放假。現在很多廠子效益都不好,工作不好找。如果工作丟了,不知該怎么辦?”
與劉芳的擔心相對應的是,*欣泰高管開始紛紛離職。8月5日晚,*欣泰公告稱,溫德乙向董事會遞交了辭職報告,申請辭去董事長等職務,辭職后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公告顯示,截至公告披露日,溫德乙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其通過遼寧欣泰股份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計4766.4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7.78%;其配偶劉桂文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計759.4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43%。
緊接著,8月16日晚,*欣泰又公告稱,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孫文東向董事會遞交了辭職報告,申請辭去總經理職務。同日,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牛越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職務,辭職后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8月18日晚,*欣泰再次公告稱,現任監事范永喜申請辭去公司第三屆監事會監事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值得注意的是,溫德乙是因為被證監會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而被迫辭職,而上述幾位高管則是主動辭職。
隨著公司高管的紛紛離職,*欣泰本已惡化的生產經營形勢將進一步滑向深淵。7月8日,在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將對欣泰電氣啟動強制退市程序后,溫德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自己身背6.26億元債務,公司退市后,將不得不走破產程序。不過,*欣泰發布公告稱,目前并未作破產安排,但生產經營步履維艱、資金緊張,導致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存在現實困難,無法履行《首次公開發行并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中關于股份回購的承諾。
失去上市地位之后,*欣泰也將失去通過資本市場擺脫生產經營困境的可能。除了2014年通過IPO募資2.2億元投入到500KV及以下磁控并聯電抗器項目外,公司還于2015年2月發布定增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天逸電器、博納電氣各100%股份,標的資產合計作價14.2億元,并募集配套資金3.55億元。當時公告稱,公司立足于輸變電及控制設備制造領域,充分利用登陸資本市場的有利條件,通過外延并購實現產品線的擴充,同時獲得優質客戶資源,尤其是進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招投標體系,力爭與標的公司在戰略協同、渠道整合、產品推廣等多個方面實現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突破細分行業、區域的局限。
不過,在2015年7月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后,公司于當年8月3日公告稱,在立案調查期間以及立案調查結果對公司的不利影響消除前,公司將暫不向中國證監會申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申請材料。今年1月19日晚,公司又公告稱,目前證監會對公司的立案調查尚在進行過程中,導致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處于實質性的停滯狀態,公司決定終止收購博納電氣、天逸電器。
為保住上市地位,8月9日晚,*欣泰公告稱,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授權北京大成(鄭州)律師事務所及代表律師就公司收到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提出行政復議的議案。對此,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有關規定,在對欣泰電氣違法行為的認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前,欣泰電氣的退市進程不受影響。
留給市場的思考
*欣泰即將被強制退市,但其留給市場的思考將繼續。
在利益驅使下,為達到上市目的,市場上不乏像欣泰電氣這樣的鋌而走險者。證監會的調查結果顯示,為實現發行上市目的,解決欣泰電氣應收賬款余額過大問題,公司總會計師劉明勝向欣泰電氣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溫德乙建議,在會計期末以外部借款減少應收賬款,并于下期初再還款沖回。二人商議后,溫德乙同意并與劉明勝確定主要以銀行匯票背書轉讓形式進行沖減。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欣泰電氣通過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資金或偽造銀行單據的方式,在年末、半年末等會計期末沖減應收款項,大部分在下一會計期初沖回,致使其在向證監會報送的IPO申請文件中相關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另外,為保住上市地位,每到年底都會掀起ST公司的保殼大戰,資產出售、資產重組和財政補貼成為很多ST公司“臨時抱佛腳”的主要手段。去年年底,*ST博元發布公告稱,董事長的中學同學鄭偉斌將其持有的福建曠宇95%的股權無償捐贈,估值約8.59億元。理由是不忍看到老同學的公司退市。鄭偉斌也因此被戲稱為“中國好同學”。這起在A股史上罕見的保殼事件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上交所曾三度發函詢問。最終,3月21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終止*ST博元上市。*ST博元也成為A股首家因觸及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情形被終止上市的公司。
與上述拼命保殼以及被迫退市的眾多ST公司相比,*ST二重則成為了A股首家主動退市的上市公司。*ST二重2010年上市,2011年至2013年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股票于2014年4月暫停上市。2014年,公司預虧78億元,退市難以避免。最終,公司選擇了主動退市。2015年5月,*ST二重在A股市場被正式摘牌。
在*ST二重主動退市之前,2013年入主*ST二重的國機集團一度被很多投資者看作是其“救星”。其時,國機集團旗下有近50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其中包括9家上市公司,2012年營業收入達2134億元。據接近*ST二重的知情人士劉剛(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短期扭虧并非沒有可能,但難以解決本質性問題,如果被‘保殼’問題所困擾,反而干擾長期經營發展。國機集團給公司制定的扭虧方針不是通過短期增加訂單和注入資產等方式暫時解決問題,而是通過降低債務負擔、處置不良資產、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進行深化改革、脫困,實現實質性扭虧。”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國二重主要經營指標大幅增長,實現扭虧為盈,完成利潤總額1.6億元,同比增加6.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3.5億元,同比增加22.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2.4億元,同比增加11.2億元,多年來第一次轉為正數。中國二重通過債務重整,妥善處置各類金融性債務逾134億元;同時,通過去產能、調結構,盤活了二重鎮江基地、八萬噸壓機、成都研發大樓等重大資產。到2016年6月底,公司應收賬款較年初減少3.38億元,存貨盤活原值2.26億元,盤活收益8935萬元。
退市后通過實質改進經營扭虧為盈的還有長油航運。從2010年開始,長油航運開始出現虧損,此后的三年虧損額分別達到7.54億元、12.39億元和59.21億元。根據上交所規定,長油航運于2014年6月5日起終止上市。2014年,長油航運凈利潤仍虧4.21億元,但2015年一季度開始扭虧為盈,2015年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