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這位老人白天在城站二樓進站口靠墻坐著。到了晚上,就打開一個銀灰色的瑜伽墊席地入睡。他身邊帶著一個包裹,里面放著外套和內衣。
看到這種流浪老人,陳愛忠總是第一時間就會去溝通。9月和10月,陳愛忠和老人溝通過好幾次,但老人并不太愛搭理他。“有時,問急了,他就說我沒有家,也沒有身份證。”
慢慢聊熟了以后,陳愛忠才知道老人不太搭理人的原因,是因為他患有嚴重的白內障,看不清人。同時,又操著一口揚州話,溝通的確有一點障礙。“老人家是江蘇揚州人,1941年出生,和家人賭氣出走后,先去上海,然后又去了南京,再到杭州,各地輾轉,平常都是靠打零工活著。”
“他以前留著長長的胡子,人又清瘦,形象還不錯。”去年,老人曾在轉塘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當模特。直到眼睛漸漸看不清楚了,今年4月來到城站一帶流浪。
老人經常說:“我都出來這么多年了,家里人不知道還在不在,回去自己一個人,有什么意思呢?”
老人向陳愛忠提供了自己的家庭住址,但他不知道這個住址已經失效了,“他提供的村已經變成了現在的社區。”
陳愛忠還是想幫一幫老人。
幾番周折,他終于通過現在的社區主任找到了老人的女兒張春年。
陳愛忠怕老人拒絕與女兒見面,不敢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老人。
性格要強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