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闊步前進、屢創輝煌的五年,這是科學發展、惠及民生的五年。“十二五”以來的五年,龍巖牢牢抓住機遇,勇敢迎接挑戰,發展優勢日益凸顯,經濟社會邁上了加速崛起的快車道。
回眸這五年,特別是“新古田會議”召開以來,全市上下搶抓機遇謀發展、戮力同心促跨越,各項事業成績斐然。產業發展有新突破,城鄉建設有新面貌,民生改善有新進展,生態環境有新提升,為振紅土地雄風、謀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龍巖奠定了堅實基礎。
——看發展,我們的綜合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城鄉基礎建設持續突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十二五”時期,龍巖全市國民經濟總體呈現持續健康發展態勢,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得到明顯增長。
經濟發展大盤數據亮眼:2011-2014年,全市GDP年均增長11.5%,2014年總量達到162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2%,至2015年9月已累計完成投資5984億元,提前超額完成“十二五”期間累計突破5000億元的目標;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7%,2014年為120億元。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成效明顯:“十二五”期間,我市新增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15億元人民幣,2015年有21家公司列入省、市上市后備企業;“十二五”期間共發行7支合計67億元人民幣的企業債券,為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2015年,共有2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融資,實現“新三板”掛牌零的突破,58家公司列入省、市“新三板”掛牌后備企業。
城市鄉村發展碩果累累:2012年,龍巖在全省山區市中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成為繼廈門、莆田之后,第三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的設區市。今年9月30日,漳永高速全線正式通車;10月14日起,贛龍鐵路進入聯調聯試階段,年底前開通運營;年底前,浦梅鐵路建寧至冠豸山段將開工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已初具規模。同時,東進通道和城市主干道建設加快推進,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一批批的市政基礎設施建成投產,六大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龍巖生態市建設全面推進,2014年森林覆蓋率77.9%,繼續保持全省首位。循環經濟發展、節能減排、污染綜合整治等各項工作的扎實推進,讓龍巖的生態環境質量名列全省前茅。“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的新型城鄉雛形已現。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比一看”活動部署要求,將今年確定為“項目會戰年”。10月28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比落地”活動總體進展順利,2014-2018年行動計劃重大投資項目投資完成率、開工率、建成率均居全省前三名;新納入省“三維”項目跟蹤管理系統項目數,重點技改項目投資完成率,城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投資完成率等指標位居全省首位。
——看改革,我們的改革開發水平持續提升,產業升級步伐持續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推進。
10月12日起,我市參與起草的行政服務標準正式在全國各地行政(政務)中心推廣實施;基層醫改“長汀經驗”寫入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向全省推廣,這些是龍巖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縮影。
五年來,我市經濟社會事業、對外開放等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行政審批、醫藥衛生、投融資、農業綜合改革等方面工作機制體制不斷創新完善。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獲省政府批復成立,陸地港口岸與廈門口岸實現互聯互通,進一步形成了龍巖“大開山門、擁抱世界”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產業轉型升級是資源型城市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十二五”時期,龍巖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產業格局加快形成,軍民融合、“三維”對接等工作不斷取得突破,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投產和開工,一批新興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閩西“八大鮮、八大珍”等特色農業品牌建設持續推進;旅游、物流、金融、電商等行業較快發展。當前,全市上下正以“新古田會議”召開一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產業深度發展。
截至10月15日,全市累計與部隊、軍工集團所屬企業簽訂合同或協議項目38個,其中,進入實施的項目18個。
為扎實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我市成立了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設8個專項工作小組,緊張而扎實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重點工作,從經濟建設到民主法制,從文化發展到社會領域,從生態文明到黨的建設——各項改革協調配合、彼此呼應,改革風潮激蕩。
——看改革,我們的改革開發水平持續提升,產業升級步伐持續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推進。
10月12日起,我市參與起草的行政服務標準正式在全國各地行政(政務)中心推廣實施;基層醫改“長汀經驗”寫入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向全省推廣,這些是龍巖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縮影。
五年來,我市經濟社會事業、對外開放等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行政審批、醫藥衛生、投融資、農業綜合改革等方面工作機制體制不斷創新完善。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獲省政府批復成立,陸地港口岸與廈門口岸實現互聯互通,進一步形成了龍巖“大開山門、擁抱世界”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產業轉型升級是資源型城市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十二五”時期,龍巖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產業格局加快形成,軍民融合、“三維”對接等工作不斷取得突破,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投產和開工,一批新興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閩西“八大鮮、八大珍”等特色農業品牌建設持續推進;旅游、物流、金融、電商等行業較快發展。當前,全市上下正以“新古田會議”召開一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產業深度發展。
截至10月15日,全市累計與部隊、軍工集團所屬企業簽訂合同或協議項目38個,其中,進入實施的項目18個。
為扎實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我市成立了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設8個專項工作小組,緊張而扎實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重點工作,從經濟建設到民主法制,從文化發展到社會領域,從生態文明到黨的建設——各項改革協調配合、彼此呼應,改革風潮激蕩。(記者 王尚華 通訊員 李鎮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