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福建的生態環境繼續保持全國“優等生”地位——
全省12條主要河流水質繼續保持為優,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6.5%,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其中Ⅰ~Ⅱ類水質比例為60.1%,同比提高16.4個百分點;
九個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8.4%,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9.6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2%;
福州、廈門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分列第5位、第4位;
森林覆蓋率65.95%,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2016年,福建省緊緊抓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戰略機遇,在環境質量高位運行的高起點上持續發力,不僅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不斷突破,為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探路;更通過令人稱羨的環境質量,讓八閩的生態畫卷更加清新動人,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強化頂層設計
引領綠色崛起
生態環境“優等生”的漂亮答卷,福建如何做到?
“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離不開天幫忙,但更關鍵是人努力。”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坦言,近年來,福建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始于“問”,卻不止于“答”,前瞻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并以此為藍圖,大力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為福建當好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探路者”和“引領者”提供堅實保障。
創新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率先在全國成立以省委書記為組長、省長為常務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率先在全國建立黨政領導生態目標責任制,將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升格為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開展環境保護督查,共查處289家違法企業,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8人,已問責17名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負責人;率先在全省經濟運行分析會上把環境保護作為重要內容,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讓環保工作不得力的地方“臉紅出汗”。
創新環境管理體制。在全省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劃定生態紅線,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辦法。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定期和實時環境質量會商機制,及時分析研判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精準實施環境治理措施。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
推進環保市場化機制建設。出臺《關于全面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見》,排污權交易總額已達3.83億元,走在全國前列。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出臺《福建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實施意見(試行)》,建成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系統,已有2277家參評。出臺《關于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意見》;扎實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打好三大戰役
力保優中求進
2016年不僅是“十三五”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之年,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福建省環保廳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通過牽頭組織實施“水十條”年度計劃,牽頭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度方案,率先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著力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效切身有感。
抓水污染防治。推進造紙、印染等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整治,持續整治礦山采選行業。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整治。2016年列入省級考核的44條小流域已有18條水質得到提升。加大對飲用水源安全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治,督促一批安全隱患整改。
抓大氣污染防治。深化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落實環保電價等政策。持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27臺,占應實施改造機組裝機容量的65.9%。推進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VOCs治理。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全省共淘汰黃標車89557輛。
抓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設置和全省7400多家土壤污染源重點企業空間位置遙感核實工作。啟動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前期工作。強化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全省新建成7個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成省級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
同時,加強執法從源頭遏制污染,2016年全省行政處罰案件3795件,罰款1.4億元,全省查封扣押1212起、限產停產241起、行政拘留339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78起。
激發環保動能
給力綠色發展
成績屬于過去,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覺。新年新征程,更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日前召開的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生態環保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加快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務必把環保責任落實到位,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堅決守住“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環保責任底線;務必把目標任務落實到位,持續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不斷提升環境質量,讓群眾有更多的環境獲得感;務必把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解決一批群眾感受直觀、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務必把項目建設落實到位,加大策劃生成力度,創新項目推進機制,加快補齊環境短板;務必把長效機制落實到位,進一步抓好考核評價機制,創新市場化機制,強化正向激勵機制,把工作著力點放在環保最需要干、群眾最希望辦的事情上來。
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項目上馬,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保持和改善現有生態環境質量的任務非常艱巨。福建省將繼續在前期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試驗經驗,走出一條既符合中央頂層設計,又體現福建特色的環境保護新路子。
在深化環境保護責任機制改革方面,完善“黨政同責”,健全“一崗雙責”,深化“一季一督查”;在強化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實行環保垂管改革,完善陸域生態保護紅線,深化排污許可證制度,完善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推進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在深化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改革方面,全面推行排污權交易,大力推動環境第三方治理,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
同時,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實行差別化市場準入政策。在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策劃生成一批環保治理項目,以項目推動環境治理。通過綠色引領,服務發展大局。
為了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環境更好,2017年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還有實招:
“清新水域”工程將重點推動解決八大畜禽養殖重點區域污染整治,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全面實現污水集中治理,完成造紙等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整治。重點推進60條以上小流域綜合整治,30條以上小流域水質類別達到提升目標。開展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保障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潔凈藍天”工程將推動各地全面完成全省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進一步提高鋼鐵、水泥等行業的脫硫、脫硝、除塵效率和環保治理設施穩定運行率。加大灰霾和臭氧污染成因研究和治理力度,強化全省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預警預報。
“清潔土壤”工程將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鞏固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達標升級”試點成果,利用全省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平臺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
清新福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阮貞江 林祥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