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平臺不一定做成什么樣,但傳媒營銷平臺都樂壞了
二手車市場的風口被喊了很多年,卻依然沒有到來。
二手車平臺都還處于教育市場的階段:一方面,國內消費者習慣了購買新車,買二手車還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另一方面,過去的二手車交易過為混款,消費者對此有極強的不信任感。
瓜子、人人車、置車寶、優信教育用戶的方式就是大規模砸錢投廣告——像二手車這樣投放廣告的互聯網行業還真不多。
瓜子找了孫紅雷代言,去年到今年在品牌層面投入的資金高達10億元人民幣;優信找了王寶強代言,今年在品牌上的投入也達到10億元人民幣;人人車找了黃渤代言,拿到滴滴的融資之后,也要在廣告上投入8~10億元。
在消費者認知的初級階段,二手車平臺需要通過代言人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對消費者洗腦,他們有賣車的需求立刻想到這些平臺——如果消費者都不知道你,就完全沒有后續了。
二手車平臺都在大規模燒錢,最終的競爭結果也不好說。但媒體營銷服務商們卻因為二手車的大規模廣告投放受益。
據36氪援引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的采訪稱,從2015年年底到2016年上半年,二手車品牌在愛奇藝的廣告投放上都沒有低于2000萬人民幣。
2015年的《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總決賽,優信一則時長60秒的廣告,花費3000萬元。
網上還有報道稱,一些二手車平臺的年收入還不及廣告上的投入。但對于二手車平臺來說,靠砸錢換取消費者的認知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無論交易環節的服務質量怎么樣,得先讓消費者記住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