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狼2》的成功之道之類型定位精準 ·
毫無疑問,動作片或者說武俠/功夫片曾經是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標簽之一。能在好萊塢有一定名氣的華人男星,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無一不是動作明星,無論是國外觀眾還是本土觀眾眼中,動作一直是類型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種。
除了動作類型,軍事動作這個亞類型在國內一直有著廣泛認可,1980年代引進的《第一滴血》就曾引發轟動,錄像廳時代施瓦辛格的《獨闖龍潭》也頗受追捧,上了點年紀的男性觀眾,一定記得掛在床頭的史泰龍和施瓦辛格海報。
雖說電影市場化蓬勃發展之前,也有《閃電行動》《沖出亞馬遜》這樣的軍事動作片得到部分觀眾的認可,但這類型電影長期被劃歸為“主旋律”作品,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國營電影制作單位近年也有推出《勇士》、《百團大戰》等電影,但拍攝手法也與主流觀眾的審美趣味相距略遠。
中國普羅大眾對軍事動作片/戰爭片一直有著喜好,只不過好萊塢這類優秀影片引進得不多,《血戰鋼鋸嶺》算是例外;國產能拿得出手的更是少,《湄公河行動》和《智取威虎山》都只沾了軍事動作的一點邊。
吳京在2005年將動作明星和軍事動作題材進行結合,讓人耳目一新。
《戰狼》的成功讓吳京和片方堅定了軍事動作類型方向,而且在續集《戰狼2》中決定加碼。
影片中頗受認可的動作作場景,一個是開場吳京水下長鏡頭制敵,片尾吳京與《美國隊長》系列里“交叉骨”的飾演者弗蘭克·格里羅貼身肉搏等。硬橋硬馬的功夫既是中國動作片傳統的延續,也加入了歐美風格的動作元素。
隨著多年前中國武術指導闖蕩好萊塢,歐美電影中動作場面的設計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近年《美國隊長》、《諜影重重》等片的動作設計早已青出于藍勝于藍。《戰狼2》在動作設計方面向好萊塢做借鑒,不僅請來“交叉骨”出演大反派,該片動作指導薩姆·哈格里夫也曾參與《美國隊長3》等片的動作設計。
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甚至曾親自到《美國隊長3》亞特蘭大的片場探班,幫吳京物色人才。
與此同時,《戰狼2》的故事設定在非洲,加入了戰亂、撤僑、反叛軍等情節,在現代背景的國產電影中可謂難得一見。在拳腳功夫為視覺中心的前提下,槍戰、坦克大戰、軍艦、導彈等軍事元素貫穿全片,頗有《第一滴血》+《太陽之淚》+《危機13小時》之感,讓觀眾感到既熟悉又新鮮。
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透露,為了讓《戰狼2》中出現戰亂的情節,故事被特意挪到了非洲;而為了讓中國特種兵冷鋒在非洲無所顧慮地大展拳腳,必須讓他在《戰狼2》中脫去軍裝……光捋順劇本中種種邏輯問題就花費了很大一番功夫,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動作與軍事類型的雜糅更順暢。 北美市場中,軍事動作片票房最高的是《美國狙擊手》,3.5億美元排在影史第42名。前文提到的幾部現象級電影,不是軍事動作片,但類型定位也比較清晰,《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侏羅紀世界》《復仇者聯盟》的類型都是動作/冒險/幻想,《泰坦尼克號》則是愛情/災難。
幾部曾經創造票房紀錄國產片也都是類型明晰的典范。比如《泰囧》,就借鑒了好萊塢經典公路喜劇的模式;《捉妖記》和《美人魚》則都屬于奇幻喜劇。中國電影人一直說要向好萊塢類型片學習,其中最重要的考量無外乎是在紛繁復雜的電影市場中,清晰的類型定位能幫助作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的目標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