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我走過你未走完的朝夕,奔赴你曾留戀的天地,這一場夢是你目光所及,由我以此刻回答你……”14日晚,電視劇《沉默的榮耀》主題曲《山河如你所期》在廈門大學科學藝術中心音樂廳響起。伴隨著音樂,百余個座位上的年輕目光,追隨著大銀幕上那些在暗夜中前行的身影,再次走進那段塵封而悲壯的歷史。

“《沉默的榮耀》在海峽兩岸引發的熱烈反響,出乎了我的意料,但仔細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沉默的榮耀》電視劇導演楊亞洲在臺上,分享了這部劇出圈的原因。“這段榮耀的歷史是真實而感人的,我們在創作時始終尊重歷史、尊重真實,減少了戲劇沖突的套路化表達,用真實的力量打動觀眾,這是這部劇成功的關鍵。”楊亞洲說。

真實的力量,離不開劇組對每一個細節的最大化還原。劇中“國防部總長”周至柔的扮演者傅程鵬深有感悟。“福建人愛喝茶、懂喝茶,為了拍好劇中的茶敘場景,我反復練習蓋碗泡茶,嘗遍福建和臺灣地區的特色茶,只為呈現最自然、最貼合人物的真實狀態。”傅程鵬說。
劇中每一個閩臺元素的真實還原,更是引發兩岸觀眾強烈共鳴的重要原因。“我們在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地尋找了大量的實景拍攝,還將布袋戲、街頭民俗活動、閩南語歌等閩元素融入劇情,最大化地還原當時的社會風貌。”楊亞洲對劇中的創作細節如數家珍,他說:“作為影視行業從業者,我深切感受到,福建不僅是海峽兩岸交流的前沿陣地,更是影視創作的富礦與前哨。未來,海峽兩岸題材必將成為影視創作的重點方向。這片土地上的鮮活素材,為我接下來的影視創作注入源源不斷的靈感。”
“我的外祖父穿了一輩子國民黨的軍裝,但他內心卻是中共隱蔽戰線上的忠誠戰士。”陳寶倉烈士的外孫女李敏緩步上臺,以家屬的獨特視角,平靜而克制地講述了外祖父陳寶倉,是如何在隱蔽戰線上“于無聲處聽驚雷”,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隱姓埋名、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在談到母親與外祖父的最后一面,李敏哽咽了,“分別時,外祖父對我媽媽說,你們去香港,那里會安全一些,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沒想到,17歲的媽媽匆匆離開臺灣,竟成了和外祖父的永別,這在她心中一直難以釋懷。”
臺下寂靜無聲,許多同學們的眼眶已然濕潤。
“吳石將軍與廈大的淵源,始于一場驚心動魄的文化守護。”廈門大學圖書館館長鈔曉鴻教授登臺,揭開了吳石將軍給廈門大學留下的“寶藏”——珍藏于廈大圖書館的“末次資料”影印本實物,共755冊、16萬篇剪報,涵蓋1913年至1940年中國政治、軍事、外交等珍貴記錄。

廈門大學圖書館供圖
對著屏幕上一張張紙泛黃的“寶藏”,鈔曉鴻講起了它們背后的故事。“1949年,為了將這批寶貴的檔案留在大陸,吳石將軍在福州毅然將這批原定運往臺灣的機密檔案截留,在章振乾、傅衣凌、王亞南等廈大師生的幫助下,以‘寄存’之名移交福建省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隨著該所并入廈大,這批文獻終得保全,成為研究近代史的‘無價之寶’。”
談及這些100年前“寶藏”的現狀,鈔曉鴻語氣凝重:“由于時間久遠,紙張出現了老化、酸化、碎片化等問題,保護工作刻不容緩。”他的聲音變得響亮,“希望有關部門、社會共同參與資料的保護與整理,它的意義,是讓更多人以史為鑒,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
現場,廈門大學向主創團隊贈送《吳石與廈門大學》紀念圖冊,引發臺下掌聲雷動,久久回蕩。圖冊內容源自館藏十四種吳石將軍編刊著述及其竭力留存的文獻圖錄。


廈門大學圖書館供圖
隨后進行的現場互動,將氣氛推向高潮。同學們爭相提問,問題既有對劇作藝術手法的探討,也有對歷史史實的求索,更有對當代青年如何繼承先烈精神的思考。主創們一一耐心解答,思想的火花在問答間碰撞。
光影散場,星河長明。今夜,信仰的光穿透了時光的帷幕,激勵著臺下的青年師生們,在屬于自己的崗位上,書寫無愧于先輩、無愧于時代的“沉默的榮耀”。(文/福建日報記者 傅韜旭 圖/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