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賭商業模式 連年虧損
劉強東應該算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里涉足電商比較晚的。自2004年起,京東開始轉型互聯網,當時中國的電商陣營已非常龐大,當當網拿到C輪融資,卓越賣給了亞馬遜,易迅、淘寶等公司都已成立。
在劉強東看來,判斷一家零售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具有價值,能不能成功,同樣是要看其能不能繼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在當天的“中國互聯網+”峰會上,劉強東向時代周報記者在內的人士回顧了整個零售行業上千年以來的演變過程,“每一輪新的業態取代上一種業態背后,都與成本和效率有關”。
劉強東在《自述》里指出,2015年,京東集團綜合費用率在10%左右,傳統零售商綜合費用率在15%-20%。這意味著,傳統零售商每賣100元的電器,就要為此付出15-20元的成本,而京東則是12元。
此外,庫存周轉率在物流成本中,同樣占據重要位置。劉強東稱,中國傳統零售商的庫存周轉是60-70天,而京東的庫存周轉只有30多天,“我們整個內部的運營效率,跟傳統零售行業相比,整整提高了一倍”。
更無法比擬的是,傳統零售商的庫存商品只有1萬-5萬種,而京東在2015年庫房管理的產品品種數就超過了200萬種,“通過這兩組數據,京東的供應鏈效率在行業已處領先地位”。
“互聯網必須為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如果不能做到這些,所有互聯網參與最后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是注定會失敗的。”劉強東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內的人士。
而這也是劉強東引以為傲的京東商業模式,更成為其向華爾街投資者不斷講述京東故事的“制勝法寶”。
6月18日,就在京東正進行一年一度的大促沖刺之時,京東股價卻繼續下挫,報收20.13美元,這與京東兩年前上市首日的收盤價20.90美元,相差無幾。
美股市場上,華爾街投資者對京東的判斷兩級分化。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強調,股東將可能得益于京東的高收益率,而穆迪和標普卻分別給了京東BAA3和BBB-的中位評級。
國外投資者對京東發表了很多看法,有的認為京東是一家極力鼓吹交易額,且股價A遭到極度高估的公司。有的則認為,即使如此,但中國人依然熱愛京東,因為這里能買到優質的商品,并能享受到物流速度最快的網購體驗。
對此,京東回應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做多與做空都是資本市場的手段,而京東更注重的是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和自身運營管理效率,“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商業價值,實現自身長久、健康增長,就會為客戶、行業、社會及股東創造長久價值。”
對于上市兩年來表現平平的股價問題,如何盡量挽回股民損失,從而抑制股價的下跌態勢,京東集團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未來京東仍將長期堅持為客戶帶來優質的用戶體驗,同時布局新業務,使得京東可以持久保持優勢競爭地位。
自2004年劉強東組建京東商城以來,京東的營業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達到2015年12月31日的280億美元,而他的“偶像”亞馬遜公司的收入為1070億美元。
但需要正視的問題是,京東依舊無法擺脫長期虧損的局面。上市兩年多來,京東財報顯示,2014年虧損50億元,2015年虧損94億元,2016年Q1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9.098億元。
“京東成立12年,商城業務實際上早已實現盈利。”京東集團在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的函件中指出,2016年Q1,京東商城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利潤率為0.5%(經營利潤率指企業經營利潤額對商品純銷售額的比率)。而在2015年Q1,其經營利潤率為-0.1%。
對于持續虧損,京東集團總是有著各種理由。2015年虧損的原因主要有:戰略布局京東金融、京東到家O2O等業務;拍拍網停止運營帶來的相關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
在京東商城以外,劉強東目前正在布局兩塊大的業務,金融和京東到家O2O。
京東金融自2013年獨立運營以來,短短兩年多時間,已成規模之勢。從供應鏈金融開始,京東金融又做了消費金融、財富管理、支付、眾籌、保險和證券,目前是七大業務板塊,布局趨于完善。
此外,京東到家O2O,則是2016年開始,京東商城將投入巨資建立一個覆蓋全中國所有大中城市的冷藏一體化B2C網絡,京東還成立了生鮮事業部,劉強東的愿望是未來將冷藏冷鏈產品,送入千家萬戶。京東到家主要服務社區市場,經營生鮮、商超、鮮花、藥品等業務。
劉強東在《自述》中指出,一家虧損的企業是可恥的,但如果太急于賺錢,以至于不敢投資、沒有野心、沒有夢想,這樣的公司則是無知的、悲哀的和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