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式擴張 京東系現雛形
就在6·18大戰正酣之際,一條重磅消息近來在電商圈廣為流傳:京東正在洽談收購沃爾瑪旗下的1號店,且談判已進入后期,交易金額將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就此消息的真實性,京東集團方面的態度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而是選擇沉默,其回應時代周報記者稱,“我們對傳言無法置評”。沃爾瑪官方也回應稱,“對此不予評價”。
這項傳言也引起了諸多業內人士的質疑。首先是價格上,400億元收購價純屬“漫天要價”,在激烈的電商競爭格局下,沃爾瑪控制的1號店早已退居上海。此外,即便1號店值這么多錢,以京東目前的財力,也似乎夠嗆。據京東給時代周報記者發來的函件顯示,2016年Q1,京東現金儲備只有345億元,自由現金流僅29.1億元。
1號店近年來在中國頗為不順,自沃爾瑪收購后,被套上“網上沃爾瑪”的標簽,員工離職潮、市場份額下滑等問題,令業界對1號店的未來表示擔憂。不過,1號店并非“一無是處”。其積累多年的超市品類運營經驗及消費群體對于長于3C數碼、短于日用百貨的京東價值匪淺。此外,京東目前正在極力拓展京東到家O2O,以及生鮮電商業務,而1號店在這方面也積攢了不少客戶和人氣。
京東投資的生鮮領域這塊業務,目前在國內尚無成熟的盈利模式,其投資成本,無疑是巨大的。
去年8月,京東以43.1億元的價格戰略入股永輝超市(601933.SH),將持有其10%的股份。京東希望借此加強在生鮮O2O領域的合作。
京東在生鮮領域的另一投資則是戰略入股天天果園。2015年5月,天天果園宣布完成總金額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京東領投,其他投資機構跟投。
2015年,可謂是京東的投資并購元年,累計投入超過160億元,投資項目包括分期樂、途牛、餓了么、易車、天天果園、有品PICOOC、永輝超市、藍色光標、到家美食會和穿衣助手等。
從上述投資項目中,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京東對外的投資布局,基本是對已有核心電商業務模式的有效補充,通過并購迅速切入汽車、旅游、餐飲、生鮮等領域。如此一來,既可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又能切入高潛力的垂直領域市場,京東的戰略投資邏輯,不可謂不高明。
據接近劉強東旗下投資并購部門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京東的投資邏輯,主要是放眼大的“電商生態圈”,不管是發展農村電商、布局O2O,還是發力互聯網金融和智能硬件,“京東的發展主線始終是以電商業務為核心,豐富產業生態圈,完善價值鏈,為未來高速增長提前布局”。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相比BAT三家互聯網巨頭在投資領域的豐富經驗,京東在產業資本運作中算是新兵,其投資部門直到2013年底才開始組建,劉強東從今日資本挖來副總裁常斌作為主要負責人。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劉強東麾下的產業發現,在已成氣候的項目中,擁有3家上市公司,且持股比例較大,在資本市場已形成了龐大的“京東系”。
永輝超市暫且不說,如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易車(BITA),今年6月6日,京東繼續投資易車5000萬美元,占比總發行流通股的23.5%,其持股比例甚至超過騰訊的7.1%和百度的3.2%。
而早在2015年5月,京東就已是美股途牛旅游網(TOUR)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27.5%,然而此后隨著新的投資者進來,其持股比例遭到部分稀釋。
按照劉強東的設想,未來3-5年,除了京東集團在美上市外,希望打造2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把獨立子公司獨立上市之后,很重要的核心就是希望能夠重新激活我們的團隊”。
這被外界看做是劉強東要扶持京東旗下獨立子公司上市。而在眾多投資者看來,京東旗下獨立的子公司板塊京東金融或最有可能成為率先的一批。
今年初,京東金融宣布獲得66.5億人民幣融資,交易后其估值被推高至466.5億元人民幣,“京東金融已實現資金自籌,不再需要集團輸入資金。”6月18日,來自京東集團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