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在藝術上有創新。當想到一部模范人物或者榜樣人物的傳記電影時,人們心目中總會覺得有一個框或者一種套路,但是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我原來對傳記片的這種印象被打破了。一般傳記片有兩種常規的“套路”:要么把主人公拍得脫離我們的生活,神化對象;要么強化戲劇沖突,表現所謂的沖擊力。但《我是醫生》很沉靜也很緩慢,雖然里面包括幾條線索的交鋒,但都處理得特別沉穩平靜,非常生活化,帶給我們的感動不是靠戲劇性的張力來形成的,靠的是故事中的精神、情感,以及價值取向形成的感染力。我覺得這種處理特別有藝術的追求和藝術的價值,體現了主創團隊的藝術眼光和膽識。
傳記片這個題材本身很難做,而且市場不一定會很好。但是一定要有人做。唯其難才更顯出上海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上影在今天給我們奉獻這么一部好的作品,讓人敬佩。(張斌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教授)
感受國醫大家情懷領略當代英模風范
這是一部有嶄新面貌和創新意義的主旋律英模人物傳記片。它生動感人,不落俗套。影片沒有沿用一般這類作品常見的宏大敘事手法,而是圍繞對主人公三組關系的藝術刻畫,讓我們感受和領略了一位黨員英模、一位卓越的醫學科學家的國士大家風范。
影片深刻地展示了主人公在醫學和醫術關系上高瞻遠矚的科學觀。沒有把鏡頭局限在手術臺上,也沒有集中展現主人公為世矚目的高超手術造詣,影片聚焦主人公在醫學發展前沿開拓細胞免疫療法研究的戰略眼光。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病人,但是醫學的發展會使更多的患者獲益。影片將主人公的這一大醫情懷,展現在開拓細胞免疫的研究歷程中,展現在同國際醫學界同行的競爭比拼中,展示了一個在醫學領域占世界領先地位的國醫形象!影片對吳孟超和趙一濤這對師生關系的刻畫也別具深意。趙一濤這個人物有性格,很生動,吳老怎樣對待這樣一個當下的青年才俊,很接地氣很有現實感,頗發人深省。怎么看準發現人才,怎么認同包容人才,又怎么鞭策激勵人才,使之凝聚事業薪火相傳,當下,我們的事業發展,多么需要這樣的伯樂,這樣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