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記者從我省生態環境部門獲悉,在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上,來自福建的三個典型案例精彩亮相,向國際社會展示了在生態保護、工業減排和大氣治理等領域的創新實踐,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了“福建智慧”。
由福州市生態環境局、長樂生態環境局和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聯合報送的“濱海濕地的氣候韌性之路——閩江河口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踐”案例在大會“中國角”亮相。該案例通過加強紅樹林保護與修復、治理外來入侵物種、擴大棲息地等手段,打造具有強大氣候韌性的“生物圍欄”;依托“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實現了對濕地生態的動態精準管控,持續提升了生態系統的適應能力。
由國網福建經研院、國網泉州供電公司、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聯合發布的“標準領航 能源先行 點燃零碳園區建設新引擎”案例,以晉江經濟開發區永佳智能裝備產業園的零碳園區建設為例,展示了技術驅動的工業轉型路徑。該園區構建了“源、網、荷、儲、平臺”五位一體的綠色能源系統,通過建設屋頂光伏、儲能等項目提高綠色電力比例,并依托精準的碳計算方法體系,為企業提供優化用電建議,有效減少間接碳排放,開創了工業園區低碳轉型的新模式。
在COP30地方領導人論壇暨第九屆C40全球市長峰會上,“福州市實施‘藍天工程’,提升空氣質量”案例入選《中國城市氣候行動案例》。福州通過構建“多部門協同聯動、精準化掛圖管控、創新化技術應用、制度化規范保障、常態化巡查執法”的工作格局,打造全方位的空氣質量監控體系。今年前10月,福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五。(福建日報記者 賴昊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