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沒有大樓
僅從硬件來看,數學中心也已是一個“特區”了。北大給了它寸土寸金的校園里的黃金位置,建了世上唯一一個位于四合院里的數學研究機構。四合院共有7個,最高建筑是二層的學術報告廳。這個地方沒有大樓。
在清代,此地是公主和王子們進出的皇家園林。一部分后來成了群居大雜院。興建數學中心時,數學家參與了設計。田剛從一開始就希望建筑是中國式的,并要盡量維持原貌。一些院子是找到原圖紙后按樣重建的。40多株古樹全部留在原地。
如今,在游人絡繹不絕的未名湖北岸,那草木蔥蘢、曲徑通幽的庭院深處,使人意想不到是數學的領地。
數學家們還留出了一個喝咖啡的地方。每天下午3點是下午茶時間。沒有人記得它是如何開始的,起初是一周兩三次,后來成了每日慣例。師生們湊錢購買咖啡和茶點,資歷越高出資越多。
不過這里沒有人聲鼎沸的時刻。連下午茶時間,墻外都聽不到什么聲音。
每個院落的墻上都有可供演算的白板,它們隨時恭候某一位數學家靈感乍現的一刻。
下午茶
“在這樣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好像不做點什么事情都有點說不過去。”澳大利亞籍的助理教授傅翔說,在別的地方,他可能需要在中短期寫一些自己不是很滿意的論文。“北大不是沒有壓力,但是會有一個緩沖。”
另一位副教授董彬正在轉變他的科研重心,他是數學圖像處理領域受國際矚目的年輕學者。這一改變意味著他短期內可能不會發表新的論文。他即將申請終身教職,有人建議他通過之后再轉變重心,因為一旦論文發表出現間隔,會是評定中的一個不利因素。但他決定趁著年輕,在這樣的平臺,大膽地去做不一樣的嘗試。
他自信之前的表現足以使他通過評定。另一方面,他相信數學中心的包容能力。在他回國之前,北大一位院士與他散步時說,這里與別的地方不一樣,會“養”著一些人,就去想一想難的問題,不出論文也沒關系。這一點觸動了他。
“我覺得北大的氣度是不太一樣的。”董彬本已在國外任教3年多,很有可能獲得終身教職??紤]了一年后,他舉家回到北京。
回國之前,董彬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一項資助。他的系主任很激動,因為學術界正面臨一個新問題:美國的科學基金越來越難申請了。特朗普總統上臺后,這種擔心加劇了。
許晨陽說,現在在中國獲得基金相對比美國容易,“我想任何學科都是”。一個共識是,很多人相信回國后所獲得的支持不會減少,甚至更多。
他覺得國內大環境在改善。以前很多地方不愿意給年輕人高薪,許說,“現在很多觀念都在改變了。很多大學都在拼命招年輕人。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但許同時指出,國內總在改革,很多東西不是那么穩定,“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的劣勢。”
董彬回國后經常接到行政人員轉來的一些通知,起初他看得很認真。后來他統統不看了,他知道,一些“規定”等到用時再看就可以,“因為總在變化”。
董彬的另一個印象是,“在國內,總體大家都特別急躁,別人急你也很難不受影響。”他感覺每一天都有“很多新聞”出來,而很多時候評價研究用的是行政的量化辦法。“我開始漸漸不去關注這些事情,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好自己的事情。”
有一點是所有人都感到確定的。如傅翔所言,最近幾年,西方國家對科學的支持減弱,而中國已經認定了科技強國的國策,“我想它在這方面不會有很大的反復,會有很強的慣性支持下去。上漲速度可能會有波動,至少不會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