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
變著花樣教授自費出版教材
扎獅頭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算是比較難學的一種。歐琦輝說,師傅當年從學到自己獨立能扎一個完整的獅頭足足花了8年時間才出師。“我學了4-5年才能夠完整地扎一個獅頭。”考慮到讓小學生對獅頭感興趣并不難,但如何能夠讓興趣持續下去才是最大的困難,歐琦輝想了很多辦法。“學生年紀比較小,對三維空間理解不夠,讓他們扎并不現實,所以我就從畫畫的角度切入,先教他們寫色。”歐琦輝說,為了讓寫色畫花紋變得不無聊,她把各種花紋變著花樣,嘗試各種表現方式教授。譬如,教畫眉毛時,將左右兩邊的眉毛分開畫在油紙傘上;教畫額飾時,給每人一個油畫框畫在里面,就成了一幅油畫作品。“總之就是不停變換,讓紋樣的東西也變得有趣好玩。”曾經的一個學員小故事,也讓她覺得這種方法成效顯著。有個小學員家里掛了額飾花紋的油畫,家里來客人隨口問到這幅畫。“那個小學生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這個是獅頭上面的一種花紋,連帶介紹了獅頭文化等等,滔滔不絕。
4年累積下來,歐琦輝不僅有很多教學資料,而且總結了一套教學方法,2015年底,在鐵軍小學曾校長的建議下,她開始著手準備將自己平日的教學資料教案等整理歸納,系統化。“只有系統化才能記錄傳承,讓更多的人看到,而且才能夠推廣到更多的學校,讓更多的學生學習,真正讓更多的人受益。”2016年,歐琦輝花了幾萬元自費出版了這本教材,目前鐵軍小學獅頭藝術班的70多名學員使用的正是她編寫的教材。教材用漫畫的方式,字少,圖片多,從欣賞獅頭開始,逐漸深入寫色、設計應用,然后則是教學生進行創新的創意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