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用獅頭文化影響學生了解更多文化
“埋下一顆傳承的種子,靜待花開。”這是歐琦輝的想法。“雖然已經畢業的這150多個學員中未必會有人真正從事扎獅頭,但是難免不會有人學藝術,去創作,那么有一天他可能會在創作中加入獅頭文化的元素。”她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幾千人中影響到2-3個人就夠了。“而且這種傳承的力量很大。”歐琦輝講了一個小故事。當時還是第一屆獅頭藝術班,有一天一位陌生老人來探訪歐琦輝,老人來自香港,是一位獅頭藝術班學員的舅公。在香港時,舅公帶著小學生去看街頭舞獅,而孩子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給老人家普及了獅頭文化和知識,讓舅公大吃一驚,他就想到佛山見見這位傳承傳統文化的老師。“老人家70多歲了,他鼓勵我說,我做的事情太對了,要我堅持下去。”歐琦輝很感動,一個學生影響了一個大人,她也感受到了來自小學生傳承的力量。
歐琦輝說,這種傳承另外一面則是以點帶面,用獅頭文化影響學生懂得更多的傳統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歐琦輝先教學員們畫傳統的獅頭,而到最后一張,則教他們發揮想象,畫創意獅頭。5樓獅頭工作室里陳列200多個小獅頭,各不相同,這些都是學員們的作品。“獅頭的寓意就是祈福、辟邪,一般孩子們都不會去學太多的四字成語,而當他們要做獅頭時就會主動去了解更多。”鳳鳴朝陽、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五谷豐登、世界大同,學生們的創作讓歐琦輝時時驚嘆不已,每個獅頭創作的背后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比如五谷豐登,就是學生知道非洲國家很窮,吃不飽飯,然后創作出來,希望送給非洲的朋友。”而這件作品連同另外幾個獅頭,一同被作為贈禮1月份時送給了來自美國德克薩斯的訪問團。“還有學生畫了圣誕獅,希望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同時也把祝福送給他們。”歐琦輝說,通過學扎獅頭不僅讓學生接觸了佛山獅頭文化,更以佛山獅頭文化為基地拓展了更多的知識。“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是,一名叫歐廣源的學生創作的獅頭就叫財源廣進。”而另外一件畫了非洲臉譜、印第安面具的作品叫做世界大同,也讓歐琦輝感嘆學生的創造力和認識。“這個作品表現的就是文化的共通和交融,很大氣,很難想象是一個學生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