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
多種身份并存 陪父母孩子時間太少
“我學美術(shù)出身,師傅希望我在寫色方面能夠利用自己的專長。”慢慢地,歐琦輝掌握了獅頭的基本技巧后,興趣班的授課就由她來主講。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歐琦輝的身份越來越多,孩子的母親、美術(shù)老師、非遺傳承人,她的身體開始吃不消,各種小病痛都找上門來,為此家里人開始勸她放棄。“家里人擔心我的身體,讓我不要再干了,當美術(shù)老師就挺好的,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和家人。”歐琦輝說,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甚至將父母、公婆和丈夫都叫在一起開會,“我和他們說,雖然我身體是很累,但是我的心里不累,我很享受這個學習的過程,你看我累,但是我越做越年輕越開心。”另外,她覺得要給孩子做個榜樣,“想讓我的孩子也為我驕傲,媽媽是一個可以為了自己夢想去努力的人。”歐琦輝說,能夠堅持下來,除了自己的意志外,還有就是家人的開明,包括父母和家公家婆的支持。“扎獅頭需要沉進去,有時候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甚至都忘記了喝水,我婆婆就教我,讓我定鬧鐘,比如隔半小時起來走動一下,喝口水。”為了能夠陪孩子,同時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練手,歐琦輝將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利用起來。比如早上上課前的幾小時,下午5點放學后到6點前回家的時間,以及孩子們9點上床后的時間。
歐琦輝時常也會覺得有些愧疚,覺得自己陪孩子和父母的時間太少了。“我女兒2歲了,本該每天晚上我來陪她睡覺的,可是因為要學扎獅頭,卻由我媽媽代替了我。”歐琦輝說,看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她只想抓緊時間,加快進度學習,好多抽時間陪伴父母。
9歲的兒子,雖然并沒有在她的影響下對獅頭表現(xiàn)出更大的興趣,但是也偶爾會跟班學習,不過兒子的想法卻也讓她感動。獅頭還有一個難點是做眼瞼,獅頭的眼睛要會動,在機關(guān)的控制下靈活動起來,但由于都是手工做的,沒有秘訣,所以只能靠經(jīng)驗來調(diào),歐琦輝經(jīng)常要調(diào)1個小時。“我兒子就說,希望他能夠發(fā)明一個小科技,幫助我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