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很大 期待更多資本介入
據教育部門2014年度的統計,泉州全市范圍內,小學學校1347所,另有74個教學點,在校學生651653人;幼兒園1371所,在園人數348513人。教育部門相關人士估計,本年度的數據較去年變化不會太大,若有浮動,范圍基本上會在10%以內。
龐大的數據,讓校車公司看到了市場的潛力,“即使乘坐數量僅1成,市場的空間都已經大得嚇人”,安南校車公司負責人黃崎塤說,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家長雙方都有工作,更加無閑暇接送孩子,肯定愿意投入更多金錢,讓孩子乘坐國標校車。
以南安市為例,小學學校數為285所(另有3個教學點),在校生數104154人,幼兒園園數192所,在園人數58318人,這兩個數字,在泉州全市都居于前列。
“教育資源分布不均,也是校車發展越來越好的原因,”一名幼兒園園長舉例說,兩三個行政村才有一個小學或幼兒園,勢必有孩子需要跨村上學,校車需求將保持堅挺。
記者從南安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南安市中小學、幼兒園購買的國標校車數量,已經達到155部之多,但是,其中尚有50部仍未取得標牌。
南安市教育局有關工作人員稱,南安范圍內,除民辦學校購買了國標校車外,所有公辦學校都沒購買,大多通過向校車公司租聘的形式,且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對于發展校車,教育局也很支持,由于校車資金投入巨大,一些學校沒能力購買,民營企業進入校車領域,有利于校車市場的發展,學校通過與公司合作,分擔責任壓力,也能夠讓學校省去許多后顧之憂”。
處罰黑校車面臨定性難題
泉州交巡警支隊有關負責人表示,《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四十五條提到,“使用未取得校車標牌的車輛提供校車服務,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該機動車,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根據此規定,面包車未取得校車標牌,并提供校車服務,理應依此條例進行處罰。
不過,嚴格處罰之外,讓一線執法民警頭疼的,還有定性的問題。民警介紹,面包車司機多是本地人,與學生家屬大多沾親帶故,實際查處過程中,就曾有面包車司機堅稱是接送自家孩子,并未收取分文,而學生的家長也往往會配合司機說法,幫忙進行開脫。
而即使是順利定性并進行處罰,如何處置車上的孩子,也讓民警為難。攔下車子之后,小朋友也要下車,而小學、幼兒園的小朋友,又調皮好動,有時一部車子上擠了二三十個小朋友,聯系正規車或者家長來轉移孩子需要時間。為保障孩子安全,民警只能不停地引導,或者到附近人家先將小孩子安頓,“就兩三個警員,處理起來真的很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