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傍晚,鼓鑼下游水系公園燈光璀璨、人聲鼎沸,廈門市體育局為民辦實事項目——“燃動鷺島 樂享未來”2025年廈門市全民健身近鄰運動會(翔安區)在此火熱開展。這場融運動活力、健康理念與鄰里溫情于一體的運動盛宴,點燃了轄區居民的參與熱情,讓“運動就在家門口”的口號變成觸手可及的夏夜熱浪。
活動由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體育總會聯合主辦,廈門市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廈門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翔安區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辦,海西晨報社運營,打造了一場集競技性、科技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全民健身盛宴。
據了解,本次近鄰運動會設置了“四大特色板塊”——全民競技挑戰、AI科技體驗、專屬運動處方、科學健身指導,一站式覆蓋“賽、玩、測、學”全場景。
在最具人氣的全民挑戰賽區,智慧健身車、手搖車等智能器材一應俱全,居民們踴躍參與“蹬峰造極”“力量循環”“迷你高爾夫”挑戰賽等趣味項目。
在“力量循環”項目的器械前,65歲的鄭先生正雙手緊握把手,搖得飛快,他額角沁著細汗,臉上卻掛著輕松的笑意,手臂肌肉在運動中微微起伏。“我天天在鼓鑼公園練著吶。”他停下來擦了擦汗,語氣里帶著幾分自豪,“跑步、打太極是我每天的必做項目。你看這器材又新又智能,抬腿就能來鍛煉。”
不遠處,李阿姨手里攥著剛贏來的獎品,眼角的笑紋里都盛著喜悅:“這活動太有意思了!本來下班累得慌,這么一玩渾身都松快了!”李阿姨表示,她剛下班就被熱鬧的人群勾住了腳步,跟著隊伍把現場的項目都體驗了一遍。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邀請了專業運動處方師坐鎮,為市民一對一“把脈開方”,把“體衛融合”落到每一次抬腿揮臂間,保障市民運動安全與科學性;同時,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現場示范科學健身方法,手把手糾正動作、講解器材規范用法。
活動現場洋溢著健康活力的氛圍,歡笑聲、加油聲此起彼伏,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在運動中找到了樂趣。“既出了汗,也交了朋友。”居民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既鍛煉了身體,又結識了鄰里,生動詮釋了“運動讓生活更美好”的真諦。
(海西晨報記者 張雅雯 陳麗)
【特寫】
小朋友跳繩 跳了147下
“最后十秒!快加速!”AI智能體測區的電子屏上,倒計時正急促跳動,裁判員見狀急忙呼喊。正在跳繩的小朋友小湯圓(化名)成了眾人目光的焦點,大家紛紛踮腳張望,加油聲此起彼伏。小湯圓雙手不停揮舞繩子,跳得飛快,她腦袋上的辮子隨著跳躍幅度在肩頭甩來甩去,辮梢的碎發也跟著飛騰起來。她的粉色拖鞋敲出“嗒嗒”聲,混著跳繩劃破空氣的“咻咻”聲,與周圍的加油聲交織在一起,顯得十分熱鬧。
電子屏上的數字瘋了似的往上躥,135、140、145……小湯圓小臉如熟透的櫻桃,鼻尖的汗珠順著鼻翼往下滑,卻絲毫沒有放慢速度……“時間到”的提示音剛落,147這個數字已穩穩釘在屏中央。小湯圓猛地剎住腳,雙手往腰上一叉,胸口劇烈起伏著,大口喘氣,額前的碎發都被汗黏在了臉上。“小姑娘厲害啊!如果穿運動鞋,估計能到170!”大家紛紛為這位6歲的小女孩點贊。
“從去年每天100下開始練的,現在暑假期間每天‘雷打不動’跳500個。”小湯圓的媽媽站在旁邊,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向記者說道,“跳繩不僅有趣,能增強體質,還能讓孩子少看點手機,一舉多得。”(記者 陳麗)
【記者觀察】
翔安體育設施建設“在地化”

全市首個村居智慧籃球場位于鳳翔街道窗東社區。翔安區文旅局供圖
近日,翔安區人民體育場北籃球場維修改造后剛恢復開放便人氣爆棚。這個細節背后,是全區體育設施建設的系統性突破。記者了解到,2024年翔安區新增的63處運動場地中,既有城市公園里的智能健身房,也有鄉村社區的智慧籃球場。目前,翔安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06平方米,已超越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3.0平方米。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翔安鄉村體育設施的“科技轉身”。今年1月底,翔安區鳳翔街道窗東社區智慧籃球場正式投用。這是全市首個村居智慧籃球場,由政府招商、咪咕體育共建,不僅配備了電子計時器、智能燈光系統,更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場地可視化管理。當村民發現,自己揮汗如雨的場地與CBA賽場“共享”技術基因,運動的獲得感油然而生。
硬件升級只是表象,更深層的變革在于體育文化的覺醒。窗東籃球隊在各級賽事中的輝煌戰績,早已超越競技本身,成為凝聚社區的精神圖騰。這種文化認同,在7月22日舉行的第三屆“和美鄉村杯”籃球聯賽的火爆場景中得到印證——107支鄉村戰隊為榮譽而戰,他們爭奪的不僅是獎杯,更是對鄉土文化的現代詮釋。
翔安的探索揭示了一個重要規律:體育設施建設必須與文化傳承同頻共振。從鼓鑼水系公園的智能健身房到窗東社區的智慧籃球場,每個項目都深植地域特色。這種“在地化”策略,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建設,又讓體育設施成為文化記憶的載體。正如窗東社區老人所說:“看著孫子在智慧球場訓練,就像看到當年自己在泥地上打球的影子。但這次,我們的故事能被數據記錄,被外界看見。”(記者 陳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