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8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通訊員 甘元章)“以前辦殘疾證和補貼要跑很多部門、提交很多材料,現在一次性就可以辦好,很方便、很貼心。”近日,泉州市鯉城區肢體殘疾人陳先生在領取殘疾人證和兩項補貼時,對泉州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的高效便捷連連稱贊。
陳先生的親身體驗,正是泉州市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持續優化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聚焦殘疾人辦事痛點難點,泉州市殘聯會同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以流程重構為突破口,以服務升級為落腳點,推動泉州殘疾人服務“一件事”質效雙升,讓特殊群體切實感受到城市的關懷與溫暖。
整合材料流程:以“流程減法”換“服務加法”
“多頭跑、來回跑、環節多、材料繁”是殘疾人辦事的常見痛點。為切實提升服務質效,泉州市殘聯會同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共同牽頭,聯合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多個部門,將殘疾人證辦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11個辦理事項的申請表單、材料等進行合并、精簡和優化,整合為“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以“流程減法”換“服務加法”,實現“一次提交、多次使用”,讓特殊群體辦事更省心、更暖心。
“以前辦殘疾人證和兩項補貼,要填3張不同的申請表,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得準備好幾套。現在一張表填完所有信息,一套材料涵蓋所有需求,真是太省事了!”剛辦完業務的殘疾人家屬王女士拿著整合后的表單說道。
流程“減”到底,關鍵在材料和時限的“瘦身提速”。除了減少材料遞交,泉州殘疾人服務“一件事”進一步向辦理流程“開刀”,系統梳理取消不必要的審核環節,整合內部辦理流程,合理壓縮工作時限,實現并聯審批、集成服務、統一反饋。以德化縣為例,辦理好殘疾人證之后,還可以直接辦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11個聯辦事項,12個殘疾人事項實現“一站集成”辦理,申報材料精簡到5份,辦理時限壓縮至25個工作日,辦理環節優化至1次,切實讓政策紅利能夠惠及更多殘疾人。
線上線下一體:以“服務升級”促“效能倍增”
走進泉州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窗口或殘聯服務窗口秩序井然,彰顯著政務服務的高效與規范。不少前來辦事的群眾,在提交所需的相關材料后,很快就辦妥事項,滿意地返回。
如果說流程優化是提升效率的“硬支撐”,那么暖心服務就是傳遞溫度的“軟保障”。在“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窗口或殘聯服務窗口,有專人全程協助殘疾人填寫表單、提交材料,為前來辦事的群眾營造友好、便捷、舒適的環境。同時,針對有特殊困難、無法親臨現場的殘疾人,各地主動延伸服務觸角,推行幫辦代辦、入戶評殘等上門服務,實現服務“零距離”。
殘疾人服務“一件事”開通以來,泉州市殘聯精準聚焦殘疾人關心關注的問題,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除了到政務服務中心窗口辦理外,也可通過閩政通APP“高效辦成一件事”專項服務里的“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線上辦理。如今,通過實行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受理”,泉州形成了“統一受理、數據共享、后臺流轉、并行審批”線上線下融合“同質同源”辦理服務模式,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值得一提的是,為持續優化流程,泉州市殘聯、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還聯合多部門開展“進窗口 走流程”體驗活動,親身體驗殘疾人服務“一件事”辦理全流程各環節,認真排查剖析事項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推動提升殘疾人辦事便捷度,增強群眾辦事體驗感。
據統計,今年來,全市共辦理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申請4286件,其中線上3346件、線下專窗服務940件。一個個數據背后,是群眾辦事體驗的切實提升,更是城市助殘服務理念的深刻轉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泉州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泉州市殘聯將結合泉州實際,推動辦事流程再優化、服務效能再提升,全力打造殘疾人服務“一件事”“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次辦成”“六個一”工作模式,不斷增強殘疾人辦事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小切口撬動大民生。流程的“減法”,減的是繁瑣程序;服務的“零距離”,近的是民心距離。泉州市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的實踐,不僅是政務服務的創新,更是一座城市對特殊群體的深情關懷,不僅為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也讓更多特殊群體能夠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讓城市更加充滿溫情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