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接會助力青年創業項目加速從“賽場”走向“市場”。圖為項目路演現場。(廈門創新創業園 供圖)
參訪園區,了解政策,對接資源……昨日,2025年第二屆“海峽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海峽杯’大賽”)項目代表齊聚廈門創新創業園,參加由大賽組委會攜手園區共同舉辦的項目對接會。活動吸引二十多個項目參與,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前沿領域。
本屆“海峽杯”大賽于今年4月啟動,匯聚了一批兼具技術實力與市場潛力的優質項目。此次對接會作為大賽的重要配套活動,采用“園區考察+政策解讀+項目路演展示+產業深度參訪”的多元形式,架設起賽事項目與產業載體精準對接的橋梁,旨在助力青年創業項目加速從“賽場”走向“市場”,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廈門、扎根發展。
對接會由福建省海外人才中心、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主辦,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廈門工作部承辦。
硬科技項目紛紛登臺展示
作為本次對接會的重要環節,項目路演吸引部分“海峽杯”大賽參賽項目代表依次登臺展示。現場投資人、行業專家圍繞技術路徑、商業模式等進行點評,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閩都創新實驗室晶體研發工程師李俊諭帶來了“類熔體法多孔氮化鎵(GaN)晶體生長技術”項目。據他介紹,“氮化鎵襯底材料處于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如同整個產業的根基。項目致力于降低氮化鎵晶體材料的制備成本,釋放其應用潛力,從而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對于初創團隊來說,資金、人才等都是繞不開的挑戰。”李俊諭表示,期待通過對接會,鏈接資本、下游客戶等資源,加速技術成果轉化與落地。
天津大學校友企業浮點智能帶來的“智啟藍海”項目引發關注。公司首席執行官宋暢介紹,團隊專注于將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船舶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已與中國船舶等公司合作。“福建是海洋大省,海洋產業基礎扎實,與我們的業務方向高度契合。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對廈門的人才政策和產業園區支持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期待未來有機會推動項目在廈門落地。”她表示。
實地感受“全鏈條孵化”服務
除了項目路演,對接會還緊扣創業者需求,組織園區實地考察、政策解讀、產業深度參訪等,讓參賽團隊直觀感受廈門創新創業園“全鏈條孵化”服務,領略廈門優良的營商環境。
在產業深度參訪環節,參賽團隊實地走訪了位于同翔高新城的廈門英諾爾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昇捷豐標識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等代表企業,通過“走進車間、對話一線”的沉浸式體驗,直面市場需求與技術前沿。
“廈門有哪些人才政策?”“留學人員來廈門創業可獲得哪些支持?”活動期間,面對參賽團隊的踴躍提問,廈門創新創業園企業服務部工作人員李兆明作了詳盡解答。他介紹說,廈門創新創業園為早期和中期創業項目提供了良好的成長土壤,已培育出一大批優質企業。“我們希望以此次對接會為契機,吸引更多優秀的項目和人才落地廈門。”
作為科技部重點扶持的科技創新創業集群,廈門創新創業園已構建起“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并依托海峽兩岸中小企業合作區、國際人才科創園等特色平臺,持續強化資源集聚與服務支撐能力,將為“海峽杯”大賽優質項目提供全方位的落地空間與發展保障。
點擊
打造科創人才向往之地
近年來,廈門創新創業園聚焦產業人才、海外留學人才、青年創業人才,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構建“引育留”一體化人才發展生態。
打造品牌賽事,柔性精準引才。園區堅持“以賽搭臺、以會聚智”的引才模式,創新打造“鷺創未來”海外創業大賽、留學人才廈門行等品牌賽事與活動,逐步形成“賽會選拔—園區孵化—成果轉化”的人才賽事孵化機制,吸引超千人次在廈對接交流,推動逾40個優質項目落地,“以賽引才”實現從本地深耕向全國全球聯動。
推動產才融合,多維平臺育才。園區獲評“國際人才科創園(示范)建設試點單位”,與湖里區共同打造“海峽兩岸中小企業合作區”,爭創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持續建設石墨烯新材料、物聯網國家專業孵化器,為人才提供落地空間保障與平臺支撐。
持續優化服務,用心用情留才。園區還設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創業園孵化器基金,聯合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打造“火炬園區貸”專項金融產品,覆蓋人才項目全周期資金需求,并積極為人才提供包括創業輔導、子女教育等服務。
截至目前,廈門創新創業園已培育福建省“百人計劃”55位、廈門市“雙百計劃”人才195位;引進海外留學人才超千人,孵化海外人才項目近800家,其中青年創業人才占比超半數。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雷飏 郭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