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和日本上個月簽署漁業協議之后所成立的制度性溝通平臺臺日漁業委員會7號在臺北召開第一次正式會議,雙方針對未來委員會運作情形,還有協議海域的作業措施進行協商,至于觸及到釣魚島附近海域漁權可能性,臺灣涉外部門態度低調。
協商代表禮貌性握手,象征臺日漁業委員會正式啟動。
臺日漁業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雙方都有漁民代表出席,官方部份,臺灣方面有涉外部門、漁業署、亞東關系協會,日本方面則是外務省、水產廳、海上保安廳以及日本交流協會。
根據慣例,協商過程不公開,沒有具體結論前,與會代表也不便多說,臺灣涉外部門只透過發言系統,簡要說明既定議程。
臺灣涉外部門發言人高安:“會議就未來委員會運作情形跟雙方協議海域的作業部分來討論,實際上也希望就實務經驗交換意見,所以有漁民代表在場,也可以提供實務經驗。”
由于北緯27度以北、日本先島諸島以南,以及釣魚島主島12海里內海域臺日尚未達成共識,雙方在這次談判過程中觸及的可能性臺灣涉外部門態度低調,不過日方則傳出,臺灣方面將爭取緩沖水域,因為捕撈鮪魚的網子會隨洋流漂到規定的作業水域之外,回收漁網時恐怕出現越界爭議。
臺灣涉外部門發言人高安:“等會議之后,有談出來結果,才能跟大家分享。”
臺灣涉外部門強調,臺日漁業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內容多與程序性問題相關,若有共識,結束后會適時對外說明成果,臺日雙方默契是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委員會,在臺北、東京輪流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