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曾勸他打賞108萬刷到“宗師”級別
這位父親實在想不通,那些隔著屏幕跳個舞、唱唱歌、打打游戲、頭發黃黃的小青年,為什么會吸引成千上萬人的關注和“打賞”。
在翻看女兒的聊天記錄時,他注意到,其中一個男主播承諾,打賞一個“城堡”,就可以帶她玩游戲。一個“魔幻城堡”價值5200“美幣”,約等于人民幣200元。
無論是“佛跳墻”還是“魔幻城堡”,無論是“美幣”還是“貓幣”,最后通向的都是人民幣。
“出于虛榮心,就刷禮物了。”一個多月后,回想自己的經歷,超超低下頭,悶悶地說。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一個放學的傍晚見到了超超。他身材微胖,面色平靜,圓臉蛋上帶些稚氣,穿一身暗色運動服。他喜歡玩游戲,表示自己崇拜電視劇《隋唐英雄傳》里的李世民。
在他記憶中,最早一筆打賞發生在7月24日晚。他在“熊貓直播”等待一名知名游戲主播開播。這位主播在他的同學中很受歡迎。
等待期間,他感到無聊,發現屏幕右方的一個小窗口里,一名女主播正在直播,他隨手點了進去。
在網絡直播領域,這類直播往往被稱為“秀場類”直播,主要展示主播的“顏值”、才藝和聊天技能。只需一個布置溫馨的房間、一個攝像頭和一個話筒,主播就能與直播間里發布“彈幕”的看客侃侃而談,不時來段歌唱或舞蹈。
超超回憶,“第一次看這類直播,感覺很新穎。”
他自認為是個“仗義”的人,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但很少送人昂貴的禮物,因為“對攀比這個東西不是特別感興趣”。在他的印象中,只有朋友過生日時會送禮物,“(關系)好一點送個兩百塊錢的手表”。
送出“佛跳墻”的那一瞬間他感到害怕,心跳加速。那時距他第一次偷母親的錢已經過去一個半月。
他之前是偶然記住了母親的支付寶密碼,“當時不怎么缺錢,也沒必要大費周折去拿我媽的錢”。
有一次,趁著母親在廚房里做飯,他拿起餐桌上的手機,解鎖屏幕,給自己的銀行卡轉賬,再刪除扣款通知。放回手機,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世界照常運轉。
在進入“打賞”領域之前,他用這些偷來的錢為游戲充值。銀行流水賬單顯示,這筆支出約9萬元。
“打賞”帶給他的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以及更刺激的花錢方式。
送出“佛跳墻”后,過了一會兒,超超就收到了女主播的添加微信好友申請——這是一份特殊優待,只有主播可以主動加粉絲微信。
幾乎同時,那位最早勸他打賞的“大哥”也加了他。超超回憶,他自稱“T總,30歲”,態度熱情。“問了我家里是做什么的。我沒說實話,他只知道我16歲,是個學生。”
新朋友沒有問他錢的出處,只是對他說:“趕緊升級,我陪你一起。”升級意味著更多的打賞。超超開始更加大膽地偷錢,趁母親在燒菜或是在開車。
他告訴記者,“T總”曾在聊天時勸他刷到“宗師”級別。他估計了一下,這意味著要投入108萬元,就拒絕了,回復對方“要刷你自己刷”。
他承認每一筆錢在他的賬戶里都不會停留很長時間,主要用途是打賞。他還說,不敢為自己買什么東西,“不然我媽就會問那些錢哪來的”。
"他們都拿她當公主捧,就是為了得到她的錢”
一談到“40萬”,張美就忍不住流淚,她至今無法理解這件事。她和丈夫根本沒聽過“直播”這種東西。
因為在超超之后又生了二胎,張美總害怕超超認為她偏心,“要錢我就給他”。盡管如此,她有時會覺得自己虧待了長子。
上初中的時候,超超回家吵著要買智能手機,“因為班上同學都有”,她沒給他買新的,把一部舊手機給了他,對此她至今仍有些歉疚。
在她看來,超超總體依然是“挺聰明的,仁義、善良,就是不好好學習”。
“這孩子會哄人。”她說。
張美覺得超超不是對錢沒有概念。班上有同學家庭富裕,穿的是在國外定制的大牌衣服,超超回來嘟囔過。一次他想買一雙籃球鞋,要一兩千元,張美告訴他“才買的鞋,等穿久一點再買新的吧”。
她總覺得,兒子從未接觸過“40萬元”這樣的巨額數字。有一次,超超看到街上停了一輛紅色跑車,問她“媽你看這個車好看嗎?”她隨口回了句:“等你長大了,好好干,掙點錢,媽媽給你搭點(錢)買這輛車。”
她記得,這輛車的價格大約是40萬元。
她覺得兒子“這兩年明顯變了”,特別是從初二起,成績往下掉,“墊底了”。
父母采取的措施是,將家里的電腦送走,每晚9點準時沒收手機,鎖在保險箱里。超超覺得他們是試圖“斷絕犯錯的途徑”,但依然沒辦法阻止他。
后來,張美又發現超超開始吸煙、通宵上網吧,她不知怎么辦,“他有他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他不和我說,我一點都不知道。”
她的同齡人安慰她說“沒事”,“你順著他就行,他現在是叛逆期,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對于這一點,30歲的張力也能理解,“我就想我像他這么大的時候也做過這些事”,但他總認為,外甥不會做出出格的事。一次超超在網吧一夜未歸,母親讓張力帶人去堵,“準備見到他就落(打)一頓”,最后張力還是沒舍得動手。
老牛相信,女兒對網絡上的虛擬貨幣毫無概念。“平時這孩子沒接觸過這么多錢。”
他很少讓她“碰”現金,偶爾給她一些零花錢,最多可以和同學出去買個漢堡。
他試圖與女兒打賞過的那些男主播聊天,模仿小女孩的口氣打字,在網上稱這些20多歲的年輕人“親呀”“哥哥”,試探地問他們:“打賞的錢被爸爸媽媽發現了,能退回一部分給我嗎?”
只有一個主播回復他,“不要拿爸爸媽媽的血汗錢了”,有人告訴他,“錢在(直播網站)官方,不在我們這里”,更多主播對他置之不理。
這個絕望的父親極力想撕開屏幕后的假面,證明給女兒看,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假。
主播寄來的“銀手鏈”,被他浸在水中變黑了,他告訴女兒“這就是鐵”;透明的項鏈,他砸爛,以證明這叫“有機玻璃”。“你看這些人都是騙子,看到沒有?”
他感到自責,平時只關注女兒的學習,卻忘記教她“樹立對社會的防范意識”。
“美幣,不是人民幣。”女兒的這句回答,讓他無言以對。
另一個事實是,那些真實的人民幣轉賬短信,卻被女兒小心翼翼地、一條一條地刪除了。
老牛憤怒地對記者說,“他們都拿她當公主捧,就是為了得到她的錢”。
信佛的他后來惡狠狠地對那些主播說:“你們這些可惡的東西,佛早晚有一天會報應你們的。”
屏幕那頭,回答他的是一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