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核心是回歸公益性,這是醫改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這也使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為我市醫改成敗的牛鼻子。”8日,市發改委副主任、市醫改辦主任蔡寶鑒在介紹我市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具體措施時說。
“妨礙公益性實現的體制機制原因很多,比如城鄉居民籌資水平較低、政府投入不足、醫院管理方式滯后等等。相應的,這些方面的綜合改革與政策措施能否到位,也直接關系到公立醫院能否充分履行社會責任而心無旁騖。這需要我們趟地雷陣、破迷魂陣、闖八卦陣!”
實施藥品、耗材零差率改革
按照我市剛剛出臺的“醫改實施方案”,在縣級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2015 年 6 月 1 日起,所有市級、縣級公立醫院實行藥品和耗材零差率。“簡單地說就是醫院賣給你的藥品和耗材中間不賺任何的差價,這是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第一階段的任務”市醫改辦工作人員介紹說。
對于各級公立醫院減少的收入,一方面建立財政科學補償新機制。市、縣公立醫院分別按10%、15%給予財政補助。另一方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面不低于整個醫療服務項目的 50%,通過價格調整形成良性的激勵機制。讓藥占比低、控費工作做得好、日常管理水平高的醫院,通過改革得到實惠。
其次,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案與醫保支付、財政補償政策“三合一”同步出臺,同步實施,并實施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同時,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要達到“四個平衡”,即財政保障可持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總體有所減輕、醫院收入不降低。
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以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負擔為出發點,最大限度擠壓醫藥價格虛高水分,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騰出空間,調整優化醫院收入結構,改革紅利惠及百姓,把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過快增長,則是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第二階段任務。
改革藥品定價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從源頭上降低藥價。同時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探索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試點工作。加大基本藥物的配備使用,加強藥品全過程電子追溯和實時監控。建立商業賄賂不良企業黑名單制度。
加強醫療費用行政監管。通過建立考核指標體系,嚴格控制檢查費用、個人自付費用、次均醫藥費用等,對輔助性用藥、抗生素、抗腫瘤及新特藥進行專項監管。
加強醫保監管。完善協議管理,將監管對象延伸到醫務人員。推行以按定額管理、單病種付費、床日付費為基礎的復合式付費方式改革,通過協商談判,簽訂醫保服務協議,促進醫院轉換管理機制。使醫院有成本管控意識,從根本上解決醫院控費的動力問題,達到堵浪費、增效益目的。
建立監管平臺,向全市推廣使用醫保智能審核系統。加強稽核和監督,加大對醫保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醫院內部控費制度建設。規范醫生醫療服務行為,縮短平均住院日,開展處方點評分析、用藥量排名分析,落實好“三個嚴禁”: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嚴禁院長收入與醫院經濟收入直接掛鉤,嚴禁醫務人員獎金、工資等收入與藥品、耗材和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
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評機制,對醫院控費效果好,全年醫保費用低于醫保單病種付費、總額付費指標者,醫保按預定指標全額支付,醫院將醫保預定指標與實際費用產生的控費差額按一定比例獎勵醫務人員。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是深化醫改的關鍵。將公立醫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為改革第三階段任務,核心是強化醫院的獨立法人地位,落實經營自主權,逐步建立現代醫院法人治理結構。
——成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主要履行決策、監督的職能,制定醫院改革發展政策,對醫院資產、人事、績效分配等進行管理決策,負責聘任院長。醫技科室設置、內部分配、年度預算執行等方面由醫院自主決定。改革完善政府辦醫療機構管理制度,推動政府辦醫療機構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考核。
——完善院長選拔任用制度。原則上院長實行公開招聘,實行院長負責制和聘用制、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和離任審計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領導一律不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院長、副院長去行政化,原則上不再擔任其他行政領導職務,專心本職工作。
——改革公立醫療機構薪酬制度。試行公立醫院院長目標年薪制。市、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核定各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額,醫院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額范圍內,通過科學的績效考核自主進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待遇。醫技人員薪酬明顯高于本地區社會平均工資。
——創新服務管理。各級公立醫院從醫院內部規章制度、服務流程、服務模式和結算支付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推行便民惠民措施,著實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建立第三方評價醫院制度,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積極探索和建立患者陪護制度,公司化運作,社會化服務。
——實行差別化的人事政策。將現行公立醫院編制使用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由公立醫院在核定的編制范圍內自主安排用編。編外聘用人員試行崗位管理制度,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與在編人員同崗同酬同待遇,并按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對市、縣級醫院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允許由公立醫院自主考錄聘用人員,招聘后直接報同級人事、編制部門辦理人事、編制手續。制定更加切合縣級以下醫院特點的職稱評定標準,適當提高縣級以下醫院中高級職稱崗位結構比例。
符合規定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用人單位從核準的崗位數中聘用,超出核準數的,可按規定程序申報特設崗位,不受單位崗位總量、結構比例限制。對緊缺急需人才,可采取降低學歷層次、放寬開考比例等方式進行公開招聘,部分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調入。市級衛生人才引進相關費用按財政體制納入市人才工作專項經費,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享受安家等經費補助。
——實行差別化的績效考評。建立與市、縣公立醫院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公立醫院績效考評體系。完善醫院院長的績效考核,應以公益性實現程度、運行效率、群眾滿意度等為重要指標,績效考評結果與院長任免、獎懲、醫院等級評審評價、醫保支付、財政補助、工資水平等掛鉤。完善醫院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以提供服務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和患者滿意度等為重要指標,考核結果與科室和工作人員的崗位聘用、績效分配、晉級晉職、評先評優等掛鉤。(記者 蔡添高 通訊員 馬宗明 謝啟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