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港成功完成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LNG)“船對船”加注作業。本次作業由“海洋石油301”輪,為靠泊在嵩嶼集裝箱碼頭的“地中海達莉亞(MSC DARIA)”輪加注約2000立方米保稅LNG。
這也是福建省首票保稅LNG供船業務,標志著廈門港正式躋身國內少數具備保稅LNG加注能力的港口之列,綠色港口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填補清潔燃料加注服務空白
完善港口綠色服務體系
從環保效益角度來看,以LNG作為船舶動力燃料,可顯著減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不僅能降低船東的運營成本,也對推動航運業落實“雙碳”目標、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港口轉型的關鍵期,近年來,廈門港大力推進綠色轉型升級,逐步完善岸電供應等綠色基礎設施,此前已成功實現保稅生物燃料油加注。“十五五”時期,綠色發展將是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篇章。本次保稅LNG加注業務的落地,進一步填補了清潔燃料加注服務領域的空白,讓港口綠色服務體系更趨完善,形成了“生物燃料油+LNG”的多層次清潔能源供給能力。
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供應業務是衡量港口國際化和配套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國僅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廣州港、廈門港開展了保稅LNG加注業務。
“以前,福建的港口無法為國際航行船舶加注保稅LNG,有需求的船舶只能繞行到其他具備加注能力的港口。”廈門外代班輪部船東客戶經理湯錦說道,“如今,船舶在廈門港就可以完成保稅LNG的補給,享受保稅政策優惠,比起繞行至周邊港口至少節約1-2天的航行時間,將有力吸引更多國際航行船舶在廈門港靠泊,更好地發揮廈門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樞紐作用。”
本次業務的開展,是政企聯動、高效協作的成果。今年5月,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廈門海事局、廈門港口管理局牽頭成立廈門港口航運綠色轉型工作專班,系統推動制度銜接與業務協同。
廈門港口管理局統籌協調,系統梳理作業全流程關鍵環節,積極協調解決跨部門對接堵點,為業務開展打通“綠色通道”。廈門港引航站技術專家全程參與安全論證與評審工作,為船舶進出港、靠離泊及加注作業全流程提供引航技術支撐。廈門海事局立足水上安全監管職責,指導編制安全作業論證報告并落實安全舉措,確保船舶進出港、靠離泊及加注作業全過程安全可控。
廈門海關人士介紹,該關提前對接碼頭、燃料加注企業,指導其完成備案等手續,并與供氣地海關形成LNG跨關區直供業務并聯作業機制,保障兩地海關在直供出庫、途中監管、保稅核銷等環節緊密協作,服務加注業務安全高效開展。
提升LNG加注服務保障能力
研究出臺保障政策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廈門港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國巖表示,廈門港將持續推進保稅LNG業務常態化開展并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同時進一步拓展綠色甲醇加注業務,引進更多新能源產業,助力港口高質量發展。
“今天廈門港完成首單保稅LNG加注作業,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我們將推出一系列舉措,努力完善相關服務保障能力。”廈門港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廈門港口管理局正會同廈門海事局、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等部門研究制定支持保稅LNG加注業務發展的保障政策和實施方案,對在廈門港開展保稅LNG加注業務的企業給予真金白銀的補貼,鼓勵和吸引更多船舶來廈門港加注保稅LNG,推動該業務規模化運營。
下一步,廈門港還將推進LNG加注相關泊位升級改造,組建本土的LNG加注企業,優化保稅LNG加注作業流程,通過軟硬件配套的完善,推動保稅LNG加注業務常態化開展、規模化運營,為廈門港綠色能源轉型升級“打氣”。
記者 林桂楨 吳曉菁 通訊員 廈港宣